•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徐竟成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同济大学
徐竟成,男,1961年 7月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中心实验室主任,兼任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共党员。徐竟成教授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系,曾在基层企业、设计单位工作锻炼多年,1991年开始从事高校教学工作。15年来,他在教育岗位上勤奋耕耘,在将长年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素质教育、教材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成绩斐然,受到师生高度评价和肯定。   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中真诚帮助,徐老师用他的行动实践着一名教学一线教授的师德师风,也在学子的心中点燃了对科学真理不断追寻的明灯。近10年中,徐竟成教授共获得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奖项5项;包括同济大学桑德奖教金优秀教学奖、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同济大学教师奖教金、李国豪奖、同济大学金州环境教学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等在内的校级个人教学奖项13项,集体获奖3项,发表著作4部。他高尚的师德师风和扎实的理论高度都是环境学院师德师风楷模。

徐向阳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浙江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浙江大学
徐向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浙江大学“985工程”农业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学术骨干。现任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环境污染与防治》编委。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政府重大委托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重点、专项)等10余项。主持完成的“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近年来,在“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编写出版专著与教材三部。 工作研究领域: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理论与工业化应用、降解有机毒物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高效生物反应器、有机毒物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厌氧氨生物氧化技术基础及其应用等研究。 教学主讲本科生废水生物处理专题、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废水处理生化反应工程学等课程。

徐正进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辽宁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生态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徐正进,男,1958年8月生,辽宁营口人,1982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本校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8年以来先后4次赴日本京都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进修、合作研究、讲学。1998年晋升教授,同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农业部和辽宁省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多次被评为沈阳市和辽宁省科技工作者等,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稻产量生理与遗传基础。主持和作为主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约20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科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被国外权威刊物收录,同行广为引用。其中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1篇,《英联邦农业文摘》(CABA)收录11篇。出版专(编、译)著4部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3门、博士研究生课程2门,指导博士研究生12名 、硕士研究生13名 、本科生20余名,研究生学位论文连续两年被评为沈阳农业大学优秀论文,本科生学位论文获沈阳农业大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要学术成果 代表性论文: 水稻的产量潜力与株型演变,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 - 维普资讯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 作物学报, 2001 - 维普资讯水稻超高产育种——从理论到实践,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3 - 维普资讯 2011年7月,辽宁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名单,沈阳农业大学徐正进教授赫然在列,成为这个以造就“两院院士”和学术大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工程中的第四位沈农人。

周岳溪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北京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周岳溪:博士、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首席专家 研究领域与主要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环境科学研究》编委,兰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一直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参加了“七·五”国家环保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环保总局的科技计划项目,相继负责承担“八·五”“九·五”国家环保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课题、国家新产品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专项、“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源与环境技术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项目和地方委托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等40余项。参加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的城镇污水及工业废水工程项目咨询和招标评标二十余次。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主编或参与)专著4部。获国家专利二项。获部级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部分公开发表论文: 1. 蛋白质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 — 一种新的膜面浓度计算方法,水处理技术, 1988, 14(6) 2. 超过滤浓差极化研究—膜面浓度与极化层水力阻力的关系,化工环保, 1989, 5 3. 废水生物除磷机理 — 循序间歇式生物脱氮除磷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组成,环境科学, 1992, 13(4) 4. 假单胞菌磷代谢特性的研究,环境科学, 1992, 13(5) 5. 生物除磷过程中乙酸盐厌氧代谢机理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 1992, 5(3) 6. 循序间歇式生物废水生物除磷处理工艺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 1992, 5(6) 7. 废水生物除磷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学通报, 1992, 19(4) 8. 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造漆工业废水,环境科学,1993, 14(4) 9. 废水生物除磷机理研究 (II),中国环境科学, 1993, 13 (3) 10. 循序间歇式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环境工程, 1993, 11(1) 11. 废水生物除磷机理研究 (Ⅰ) – 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内聚磷酸盐含量变化特点,环境科学学报, 1993, 13(2) 12. 乙酸盐对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影响的研究,环境科学, 1994, 15(1) 13. 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漂油工业废水,中国环境科学,1994, 14(1) 14. 假单胞菌摄磷和释磷条件的研究,环境科学学报, 1994, 14(2) 15. 一种新型水和废水吸附过滤技术的研究,境科学研究,1994, 7(4) 16. 新型废水吸附过滤材料研究 (Ⅰ),环境科学研究, 1994, 7(6) 17. The State and Prospects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High Strength Organic Wastewater in China,in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Network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Jan. 1994, AIST Tsukuba Research Center JANPAN 18. 水葫芦强化预处理—两相厌氧生物处置工艺研究,环境科学, 1996, 17(6) 19. 水葫芦两相厌氧生物处置工艺研究,中国沼气, 1996, 14(3) 20. 水葫芦加动物排泄物两相厌氧生物处置工艺研究,环境科学研究, 1996, 9(6) 21. 水葫芦两相厌氧生物处置工艺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陈复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22. 一种新型水与废水过滤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陈复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 23. 升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含五氯酚废水工艺的研究,环境科学, 1998年 19(4):33-39 24. 升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含PCP废水工艺特性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1998年,18(1):419-422 25. UASB反应器中降解氯酚的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研究,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研究概要论文集,1998年3月 pp.51-61 26. Study on Phtocatalytic Treatment of Azo Dye Wastewater , 日本化学学会第75 秋季年会(シンポジゥム),1998年 9月 27.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酚(PCP)的吸附、解吸及生物降解,中国环境科学, 1999年19(1):5-8 28. 升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含PCP废水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 1999年12(1):23-26 29. 负载型二氧化钛固定相光催化氧化固定化技术研究,工业水处理, 2000年20(9) 30. 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动力模式,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20(6) 31. 偶氮染料4BS光催化降解特性研究,环境工程,2001年第一期 32. 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4BS降解脱色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第一期 33. 钛酸四丁酯水解制备TiO2光催化氧化五氯酚钠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20(5) 34. 负载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酚钠的效果,环境科学,2001年22(1):41-44 35. 加铂修饰型催化剂光催化氧化五氯酚,环境化学,2001年20(1):27-30 36. 新型负载型光催化剂及其4BS降解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21(4)

许国强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湖南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许国强,男,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湖南浏阳人。大学本科学历,有色金属冶金工学学士,环境工程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湖南浩美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教育与工作: 1986年至1990年在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学习,获大学本科文凭、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湖南大学环境与科学系环境工程专业学习,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 1990年至1992年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所环保室助理工程师;1993年至1994年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所科技办副主任;1995年至1996年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所联营厂浏阳冶炼厂副厂长、工程师;1996年至1999年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所科技办主任;2000年至2003年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环保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兼湖南浩美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获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职称;2008年至今任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 2002年起分别担任湖南有色金属学会环保学委会秘书长、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级会员等社会职务。2007年度入选通过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第二层人选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朱法华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江苏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保护

单位: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朱法华,2012年荣获“十佳环境科技工作者奖”称号。长期从事电力环境保护的科研及管理工作,主要研究环境政策与标准、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估。同时在火电厂废水处理与零排放、灰场对地下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电网互联的环境影响与效益等研究方面也成果显著。先后主持或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项目数十项,科研成果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管理成果中有2项获得部级管理创新奖。 他负责或参与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9项,主要包括:《火电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414-2004)等。主持或参与了《火电行业主要污染物产排污系数》、《火电二氧化硫环境影响与控制对策》、《中国酸雨控制战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污权交易政策实施示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5年卷》、《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培训系列教材—建材火电》、《现代电力工业词典》等多部专著与教材的编写工作。在SCI刊物《Energy Policy》、EI刊物《Electricity》、国际刊物《Northeast Asia Energy Focus》,以及在国内环保行业、电力行业的核心期刊《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电力》、《电力科技与环保》等国内外期刊与大型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180余篇。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和孜孜不倦的努力,朱法华目前已经成为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注册环评工程师、注册设备监理师、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主编、《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编委、中国环境报社《电力环保》周刊特约顾问。同时还是国际大电网组织SC3国际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力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专家、中国酸雨专家。 研究方向包括:l环境政策与标准l环境规划与评价l环境监测与评估l污染防治 学历与工作经历学历情况: 1983-1987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球化学专业。 1987-1990年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生物有机地球化学。 1990年毕业,分配至电力工业部电力环境保护研究所(现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工作至今。 1992-1996年在职攻读南京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环境地球化学。主要研究火电厂灰场灰水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报性数学模型开发及防治措施(电力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地氟病区氟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江苏省科委重大项目)等。 1994.9-1995.1在中国-加拿大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进修英语,并通过Cantest考试。1995年11-12月在德国FICHTNER公司培训和学习,执行中德国合作项目。 2001年在南京工程学院参加领导干部MBA脱产培训班培训4个月,并获得证书。 工作经历(国内外): 1990-1996年任理化排水室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6-1997年任环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1997-2000年任所长助理、高级工程师,兼电力行业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国家环保局南京除尘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2000年-2005任电力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兼电力行业环境监测总站站长,南京环保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2005年8月-2010年2月任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南京环保设备质量检验中心主任,《电力环境保护》期刊主编。 2010年2月-至今,任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南京国电环保设备公司董事,《电力科技与环保》期刊主编。 1995年在德国学习并考察火电厂的环境管理及灰水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执行中德合作项目减缓中国火电厂的环境影响。 1998年10月赴韩国参加第七届国际电除尘会议。 2000年1-2月因欧盟的邀请赴德国、法国、比利时、丹麦等地陪同国家电力公司领导考察洁净煤技术及环境经济政策。 2000年9月因太平洋国际电力公司的邀请与内蒙古电力公司等领导到澳大利亚考察袋式除尘器。2002年4月赴越南考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9-10月因世界自然资金会和美国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邀请赴俄罗斯参加第三届电网互联国际研讨会。 2003年11月因美国环保基金会的邀请与国家环保总局、江苏省、河南省、山西省等环保厅局领导赴美国考察与交流SO2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政策。2004年3月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及吉林省环境保护局领导赴南非、埃及、土耳其等地考察电厂环保。 2004年5月赴汉城参加由IBC主办的北亚电力2004会议,并做在大会报告“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2004年11月-12月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集团公司等领导赴巴西、加拿大等地考察电力环保政策与水电生态影响。 2006年因香港城市大学邀请赴香港参加“中国排污权交易:从理念到推行”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 2007年将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汽电共生与清洁发电研讨会”。 2008年赴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氮氧化物总量控制与治理技术。 2010年10月赴美国西肯塔基大学、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美国南方公司等考察燃煤电厂烟气汞监测与处理、二氧化碳的处理与利用等。 近年来主要承担的科研项目: 1.国家863计划项目,二氧化碳矿物封存关键技术与应用潜力系统评价,2010,1-,500万元; 2.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源清单及动态排放特征,2009,4-,345万元; 3.环境保护部,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总量控制与核查方案,2010,6-,50万元; 4.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现役火电厂“十二五”氮氧化物污染防治规划,2009,11-; 5.国家能源局,火电厂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L/T414修订,2010,10-,10万元; 6.国家能源局,浙江部分地区燃煤电厂大气环境影响研究,2009,4-,248万元; 7.火力发电行业产排污系数研究,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2007,6-2010,7,700万元; 8.总量控制实施现状及排污权交易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2009,10万元; 9.中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技术方案研究,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07,5-,8万元; 10.火电厂最佳可行技术导则研究,国家环保总局,2007,6-,8万元; 11.江苏省酸雨污染防治计划,江苏省环保厅,2005-,20万元; 12.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经济性研究,美国环保基金会,2004-2007,20万元; 13.南京市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案研究,南京市环保局,2004-2006。 代表性科研成果论文(近5年): 1.王圣,朱法华,张景荣,郑有飞,严勇。饮用水中亚硝酸盐及微量元素对癌症发病率的影响研究,江苏环境科技,第18卷第1期第1-3页,2005年3月 2.王圣,朱法华,郑有飞。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如皋地区饮用水与癌症关系的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网络版),2005年4月第2期 3.朱法华,烟气脱硫亟待政策支持,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年第4期,总第182期61-62页 4.朱法华,王圣,中国电力发展与电力政策走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5年卷(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合编),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

赵琦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重庆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闫志坚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内蒙古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生态学 草业科学专业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1984年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生产与管理研究室工作。1984年9月-1986年10月在农业部外资办工作。2002年9月入内蒙古大学生命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为内蒙古草原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8月参加国家环保局“2000年草场退化趋势的预测”课题,该课题1987年获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1986年4月参加农业部“七五”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北方半干旱区退化草场改良配套技术”,1990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4完成人)。1991-1995年参加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鄂尔多斯沙质灌丛草场绒山羊优化生产模式研究”,主要负责沙地草场的建植技术及固沙耐牧牧草品种的筛选研究工作,该项目1997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8完成人)。1996-2000年参加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内蒙古典型草原绵羊、肉牛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项目,主要负责退化草地更新复壮,典型草原适宜载畜量及划区轮牧的研究,该项目2000年10月通过科技部和农业部专家组的验收。“十五”期间主持农业部开然草地保护科技支撑项目“退化草地改良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和科技部公益研究项目“防风固沙草种快繁技术”(第二主持人)。农业部“948”项目“退化草地改良与草地建设综合配套技术”(内蒙古项目区第二主持人)。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乌兰布和沙漠区优质高产一年生牧草及饲料用物种植管理技术”(第二主持人)。2002年7月“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一级证书获得者,2004年“沙打旺草地衰退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获农业部丰收二等奖。参加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朱俊义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吉林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生态学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朱俊义,1966年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重点学科植物学科负责人,吉林省精品课植物学课程负责人。1984.9-1988.7东北师大生物系学习毕业,获理学学士; 1994.9-1998.7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硕士研究生学习毕业,获理学硕士; 2003.9-2008.7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博士研究生学习毕业,获理学博士。 1988.7至今在通化师范学院工作,2003年被聘教授。曾任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系副主任、主任、学院科研处长、院长助理职务,现任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长白山植物结构学研究和长白山植物资源开发研究。 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桦木科植物的花器官原基发生和系统演化研究”,主持完成 “两性花北五味子快繁技术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植物分类学报》等专业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中国长白山食用植物彩色图志》(200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中国长白山观赏植物彩色图志》学术著作2部;出版《长白山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森林经济植物栽培学》教材2部;获“北五味子组培苗生根技术及生产推广应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6项;获“北五味子组织培养育苗生根方法”等发明专利5项;主持完成的“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2004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参加完成的“教学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模式的建设与实践”2008年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吴福良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业机械

单位: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1984年7月至今在上海市农业机械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设计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所长助理、副所长。先后从事农业机械、畜牧机械、现代园艺设施的研究和技术行政管理工作。为上海市农业机械学地理事。1991年获上海市科技结合生产重点工业联合会战振兴三等奖;1998年获上海市科技兴农一等奖;2004年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油菜机械化生产与机具中试”,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著有“温室生态环境的控制技术”等多篇论文。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0979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