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吴崇友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江苏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业机械专业

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1983年8月至今在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江苏省农业工程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硕士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特聘博士生指导教师。长期从事耕作与种植机械研究开发,主持完成“863”、科技攻关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获部、省级奖励4项。进行新系列旋耕机传动系统计算机优化分级,实现模块化设计,解决小型旋耕机动力传递、提升、限深等技术难题,主持开发多种耕作机械新产品,三种旋耕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累计推广29.6万台。率先提出我国水稻机械化可行的技术路线、区域技术方向以及超级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途径,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和《“十一五”水稻机械化发展规划》中得到贯彻实施;研制成功钵体苗和毯状苗有序浅栽机两种新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融合行走式抗旱补灌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发明了种、液(加保水剂)同穴同位播施装置,建立播种补灌机具水路系统分析数学模型,优化设计参数,采用IT技术研制成功作业质量监测系统,开发成功免耕穴播穴灌联合作业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采用METLAB分析优化播种机结构,进行面向对象的播种机仿真设计,推进了研究设计水平。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作为本所耕作与种植机械学科的带头人。

吴海平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山西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机化专业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1985年7月至今在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从事农工工程方面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在国家或省级刊物发表专业研究论文16篇,编著出版及物2部,主持或参加完成科研课题14项。

吴洪相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宁夏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行政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专业

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
1974年1月-1978年9月在宁夏中宁县恩和乡教师、大队长;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宁夏农学院和华北水电学院学习;1982年8月-1989年3月任宁夏农学院教师、院团委书记;1989年3月-1998年4月在宁夏水利厅七星渠管理处任党总支副书记、副处长;书记、处长和唐徕渠管理处处长、副书记,管理处党委副书记;1998年5月-2002年10月任宁夏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2002年11月-2004年6月任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党组副书记;2004年6月-2005年5月任宁夏水利厅党委副书记,总指挥部总指挥、党组副书记;2005年5至今任宁夏农林科学院任党委书记、院长。1998年10-12月在国家公共管理学院学习公共管理;2004年7-9月在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公共管理。全国农科院“两研会”副会长、宁夏水利学会副会长、自治区政协常委。先后负责水利工程建设与施工管理、农村水利技术和灌溉管理工作。组织了宁夏扶贫扬黄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供水工程的前期工作,并直接参与主持该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组织和参与宁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主持宁夏农业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

吴进元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河北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机专业

单位:张家口市农业(农机)局
1970年9月至1974年8月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机公司工作;1974年-1977年8月在华北农大唐山分校农机系学习;1977年9月-1978年12月在张北县科技局工作;1979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张家口市农业(农机)局农机推广站、农机安全监理所工作。1997年“虚实并存耕作技术”获张家口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8年“化肥机械深施技术”获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6年撰写《拖拉机汽(油)刹车的调整与使用》等文章,《农机监理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一文在河北省农机整理学术会上获优秀论文奖。参与了中国农业机械杂志社组织的《小四轮拖拉机驾驶员手册》的编著。

吴文福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吉林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业机械 农产品加工 农机 农业电气化

单位:吉林大学
吴文福,男,汉族,1966年1月出生,甘肃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农业机械测试与控制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智能机械 主要研究内容:粮食干燥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粮食水分在线检测仪、压电驱动智能机械 主要学术成就:依托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吉林大学仿生工程“985”工程建设平台。具有农业工程学科坚实而宽广的理论基础,是一名复合型人才,其所完成成果涉及机械设计和制造、电子检测和控制、农产品加工等多交叉领域学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主持和参加其它项目10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3篇为SCI收录,4篇为EI收录;申请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重视教书育人,所培养研究生多人获得学校颁发的荣誉称号和奖励,在工作单位受到好评。 1、主持项目获得6项科技奖励,其中2006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中国粮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2年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同);所开发的2项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了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新产品。 2、近年主要开展,玉米加工品质控制技术方面的科研项目。在影响玉米加工品质的玉米干燥工艺、玉米水分在线检测、玉米品质过程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有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持研发的“智能玉米水分自动检测仪”被列入2005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编号为: 2005ED661016,销往吉林、辽宁、黑龙江、南京、上海、西安等地;主持研发的“玉米变温干燥自动控制系统” 被列入2005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编号为:2005ED164004,已推广8套,主要分布在吉林省。 3、发明的“浮动式压电物料变量投入装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已得到吉林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申请8项专利 学术荣誉: 玉米变温干燥新工艺及其智能测控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粮油学会,2005年,第一; 玉米变温干燥工艺及智能装备的开发,科技进步三等奖,吉林省科技厅,2005年,第一; 玉米干燥品质智能变温控制技术及推广应用,长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第一; YGZ-Ⅱ型谷物(玉米)干燥智能控制系统;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部,2005年,第一 JDAI-01型智能粮食水分自动检测仪,国家重点新产品,科技部,2005年 ,第一 荣誉称号: 第四届长春有突出贡献专家(2006年) 社会兼职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 常务理事 吉林省科学学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分会 常务理事 塔里木大学 兼职教授 学科专业: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研究方向: 农业生产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著作及论文: 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3篇为SCI收录,4篇为EI收录。

杨朝晖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湖南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生物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曾在日本、法国、德国等留学、访问、合作研究。国内外多种环境类期刊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项目及科技成果奖励评审专家。 已指导硕士生67人、博士生9人。已主持30余项纵向科研课题。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排名第四、第十),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排名第一、第三),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主持废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设计及专业规划40余项。 主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要课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 近年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16SrRNA/rDNA序列分析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研究,2004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微生物团聚体的内循环脱氮研究,2009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絮凝剂对重金属的捕集行为及机制研究,201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微泡扩增的污泥快速干化行为及机理研究,2013 近年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 1、罗飞杭,杨朝晖*,卢慧,罗远玲,战琪.基于SIMULINK的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环境工程学报,2013,7(4): 1206-1212 2、张媛媛,杨朝晖*,曾光明,汪理科,黄兢,魏淑梅,冯婧.微生物絮凝剂MBFGA1的结构鉴定及絮凝机理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3,33(2):278-285 3、卢慧,杨朝晖*,罗远玲,罗飞杭,汪理科.低曝气下PAC强化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环境工程学报,2013,7(7): 2475-2480 4、魏淑梅,杨朝晖*,曾光明,黄兢,张媛媛,汪理科.微生物絮凝剂去除废水中Cd(Ⅱ)的CCD优化及絮凝机制. 环境工程学报,2013,7(9): 3270-3276 5、Jing Feng, Zhaohui Yang*, Guangming Zeng, Jing Huang, Haiyin Xu, Yuanyuan Zhang, Shumei Wei, Like Wang.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Pb (II) removal by flocculation using microbial flocculant GA1. Bioresource Techonology (SCI 2012 IF=4.75).2013.148:414-421 6、肖勇,吴松,杨朝晖,郑越,赵峰.电化学活性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化学进展,2013,25(10): 1771-1780 7、Yong Xiao,Song Wu,Zhao-Hui Yang,Ze-Jie Wang,Chang-Zhou Yan, Feng Zhao.In situ probing the effect of potentials on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heterotrophic denitri?cation bio?lm with microelectrodes. Chemosphere(SCI 2012 IF=3.137),93 (2013):1295–1300 8、Hai-yin Xu,Zhao-hui Yang*,Guang-ming Zeng,Yuan-ling Luo,Jing Huang, Pei-pei Song, Xi-Mo,Investigation of pH evolution with Cr(VI) removal in Electrocoagulation process: proposing a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 2012 IF=3.473),2014,239:132-140 9、Cheng-liu Gou,Zhao-hui Yang*,Jing Huang,Hai-yin Xu,Li-ke Wang.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organic loading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anaerobic co-digest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and food waste. Chemosphere(SCI 2012 IF=3.137),105 (2014) 146–151 10、Li-ke Wang,Guang-ming Zeng,Zhao-hui Yang,Luan-ling Luo,Hai-yin Xu,Jing Huang. Operation of partial nitrification to nitrite of landfill leachate and its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oxygen condition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 2013 IF=2.579),87(2014)62-68 11、Hui-ling Wang,Zhao-hui Yang*,Jing Huang,Li-ke Wang,Cheng-liu Gou,Jing-wu Yan,Jian Yang.The thin-layer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sewage sludge by the appropriate foaming pretreatment.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 2012 IF=1.102),2014,69(9)1859-1866 12、Fei-Fei Cai,Zhao-Hui Yang*,Jing Huang,Guang-Ming Zeng,Li-ke Wang,Jian Yang. Application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bentonite-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is technology for pretreatment of aging leachate. Journal of Hazard Material(SCI 2012 IF=3.925),275 (2014) 63–71 13、Peipei Song,Zhaohui Yang*,Haiyin Xu,Jing Huang,Xia Yang,Like Wang.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antimony and arsenic removal by electrocoagulation using Fe-Al electrode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SCI 2013 IF=2.235),2014,53:12911?12919 14、Zhao-Hui Yang*,Zhou Wu,Guangming Zeng,Jing Huang,Haiyin Xu,Jing Feng,Peipei Song,Min Li and Like Wang.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flow fields on flocculation of kaolin suspension using microbial flocculant GA1. RSC Advances. (SCI 2013 IF=3.708)2014,4,40464–40473 15、Jing Huang,Zhao-Hui Yang*,Guang-Ming Zeng,Hui-Ling Wang,Jing-Wu Yan,Hai-Yin Xu,Cheng-Liu Gou. A novel approach for improving the drying behavior of sludge by the appropriate foaming pretreatment. Water Research(SCI 2013 IF=5.323).2015,68,667-679 16、Zhao-hui Yang*, Hai-yin Xu, Guang-ming Zeng, Yuan-ling Luo, Xia Yang, Jing Huang, Li-ke Wang, Pei-pei Song,The behavior of dissolution/passiv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ssive films during electrocoagulation: Influences of initial pH, Cr(VI) concentration, and alternating pulsed current.Electrochimica Acta(SCI 2013 IF=4.086) 153(2015)149-158 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1、【发明人】:杨朝晖;曾光明;黄国和;谢更新。 【名称】:除臭剂 【专利号】:ZL 03118140.6【申请日】:2003年3月5日 【授权公告日】:2005年8月24日 2、【发明人】:高峰、曾光明、杨朝晖、谢更新。【专利名称】:垃圾渗透液处理方法【专利号】:ZL 03118156.2【 申请日】:2003年3月10日【授权公告日】:2005年9月28日 3、【发明人】:曾光明、杨朝晖、黄国和、谢更新。 【名称】:除臭剂、除臭改良剂及其垃圾堆肥除臭处理的方法。【专利号】:ZL03118138.4【申请日】:2003年3月5日【授权公告日】:2005年9月28日 4、【发明人】:杨朝晖;曾光明;黄国和;谢更新。【名称】:除臭剂、除臭促进剂及其垃圾堆肥除臭处理的方法【专利号】:ZL 03118139.2【申请日】:2003年3月5日 【授权公告日】:2006年2月8日 5、【发明人】:肖勇,杨朝晖,曾光明,陈耀宁,陶然。 【名称】:堆肥微生物总DNA的提取与纯化方法【申请号】:200510032111.1【申请日】:2005年09月06日【授权日】:2007年10月31日 6、【发明人】:徐峥勇;杨朝晖;曾光明;王荣娟。 【名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序批式生物膜脱氮运行方式及装置【专利号】:ZL 200610032147.4【申请日】:2006年8月29日 【授权公告日】:2008年7月16日 7、【发明人】:徐峥勇;杨朝晖;曾光明;王荣娟。 【名称】:一种循环回灌与人工湿地联用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及其设施【专利号】:ZL 200610136773.8【申请日】:2006年11月30日【授权公告日】:2009年05月27日 8、【发明人】:陶然;杨朝晖;曾光明;肖勇;徐峥勇。 【名称】:利用豆渣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菌及其生产工艺【专利号】:ZL 200610031485.6【申请日】:2006年04月11日【授权公告日】:2009年05月27日 研究方向: 环境生物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水污染控制工程 发布时间:2015-01-08

郄志红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北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业水利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1995年7月-1997年9月任助教;1999年10月-1999年9月任讲师;1999年10月-2004年10月任副教授;2004年11月至今任教授。为河北省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委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系统工程专门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水利学会农大分会秘书长。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EI索引4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先后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研10项。研制的“具有学习功能的土石坝病害诊断与安全评价专家系统”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技术体系与示范”获保定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获其他科技奖励3项。

朱南文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 环境工程

单位:东北大学
朱南文,男,1968年7月生,工学博士,浙江武义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现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净水技术》编委、“浙江省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以及环境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科技部“863”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1项与重点项目5项、横向重大课题1项及其他横向课题多项。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环境工程学、环境微生物学方面的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21项,获上海市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个人经历 2000年3月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到2003年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废水处理处置中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 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委员会、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资助的课题10余项,建立了大庆油田原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法修复、上海青浦某污水厂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处理等示范工程。 主要在研项目有:废旧电池的生物法处理、原油污染土壤的生物法修复、污泥高温好氧消化中试研究、恶臭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处理以及苏州河底泥的资源化利用等。 研究方向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 环境生物技术

肖宏儒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江苏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业机械

单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肖宏儒,男,1958年10月出生,研究员,近五年来,承担国家、部、省科研项目24项,市级项目2项。其中,主持国家、部、省科技项目18项,常务主持项目8项,承担项目的总经费640万元。承担科技开发产业化项目30多项,经费300万元。 完成的秸秆饲料加工、秸秆燃料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沼气开发利用技术及设备项目,其技术先进性为国内秸秆成型设备领先,目前已成为国内加工秸秆成型燃料的重要技术支撑。 五年来,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申报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7篇;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五完成人)、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江苏省农业科技工作一等奖一项(第二完成人)、二等奖一项(第二完成人);江苏省盐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获江苏省农业开发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农科院文明职工、产业开发先进个人、江苏省科工委科技标兵等称号。是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主要研发方向 秸秆还田技术、生物质成型能源技术及装备研究 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 取得成果 颗粒燃料加工成套设备 JF-72型秸秆粉碎机生物质粉碎机 小型可移动秸秆成型设备 2011年被聘为江苏省秸秆还田及配套综合利用技术机械化技术专家组成员 2012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装备技术”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已获得的原料研发专利 序号 发明名称 发明人 申请类型 申请号 授权号 1 移动式生物质燃料成形机组 肖宏儒、秦广明、宋志禹 实用新型 201120047618.5 ZL201120047618.5 2 双模颗粒燃料成型机 肖宏儒、秦广明、钟成义、 实用新型 201020201204.9 ZL201020201204.9 宋卫东、任彩红 已发表的原料论文和专著 [1]秸秆成型燃料加工技术发展趋势.农业装备技术,2006,32,2:11-13. [2]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太阳能,2006,4:16-18. [3]我国秸秆成型燃料掺烧发电与加工技术前景探讨.能源与环境,2008,2:80-82. [4]农业立体污染防治装备技术战略选择及对策.中国农机化,2005,6:3-8. [5]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究(一).农业装备技术,2004,30,5:10-11. [6]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究(二).农业装备技术,2004,30,6:6-6. [7]我国生物质粉碎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现代农业装备,2007,7:47-50. [8]秸秆成型燃料加工装备与掺烧发电研究.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2:26-28. [9]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技术分析研究.中国农机化,2009,5:65-68.

杨殿海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同济大学
杨殿海,男,环境工程专家,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6年获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研究成果转化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污染控制。 研究成果 先后承担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研究”(85-908-06-03),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超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522-0400-240016)及上海市重大课题“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高效、低能耗污水除磷技术研究”、“上海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上海市石洞口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优化研究”,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化学-生物絮凝组合工艺与设备(2002AA601320)”及“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2002AA601023)”,其中“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高效、低能耗污水除磷技术研究”课题2000年获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成果在上海松江东部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及江苏无锡新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得到推广应用,“上海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课题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论文30篇,主要论文有“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SBR Technology of Phosphrus and Nutrient Removal of sewage”、“改进型MSBR工艺特点与运行效果”、“城市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研究”、“纳米材料ZrO2颗粒液相吸附去除联苯胺研究”等。 教育经历 1996年获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96年至1998年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1407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