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邹骥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北京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经济 环境政策 环境经济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学历: 1979-1984,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4-1986,清华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班毕业; 1990, 清华大学,获技术经济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3-1997,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担任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英国《气候政策》(Climate Policy)》杂志编委会委员(SSCI收录刊物); 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国政府专家组成员,谈判代表团代表; 国家宏观环境战略“能源与温室气体”专题责任专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第7课题第4专题“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关于‘技术开发与转让’的中国提案研究”专题负责人。 主要工作经历: 1986-1988,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助教; 1988-199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讲师; 1990-1991,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现称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社会实践; 1992-1995,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讲师; 1995-2000,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1995-1996,英国伦敦经济学院STICERD研究员(兼) 1995, 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环境质量部实习研究员(兼) 1999, 欧洲联盟委员会第十一总司(环境、核安全与公民保护)经济分析与环境前瞻研究处实习研究员(兼) 2000-200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2001-今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教授。 2007.7-8,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法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涉猎的研究领域: (1)污染控制的经济激励政策研究; (2)环境经济定价技术研究; (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及生态经济规划问题研究; (4)关于转让有益于气候技术的政策和体制分析; (5)全球气候保护国际协调机制的经济分析; (6)气候变化与能源战略和政策研究。 国内外研究咨询兼职: l. 亚洲开发银行独立项目核查专家, 2001-2005 2.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Lead Author)。 3. 日本国际开发协会咨询专家,评估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项目,2002-03年,北京 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技术需求评估专家会议咨询专家,2002年2-6月,汉城,北京 5. 清华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经济学与政策研究项目”主任 1999年至今 6.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the China and Mongolia Country Department, the World Bank)环境经济学咨询专家,《世界银行北京环境保护项目(二期)》(Beijing Environment Project II),北京,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 7.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咨询专家,《南北资金流动项目:实施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潜力的研究》(North-South Financial Flows project (01012.00), related to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Kyoto Protocol),北京,1998年6月至10月 8. 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咨询专家, 《国际资金流动与环境项目》(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lows and the Environment Project), 北京, 1997年7月至9月 9. 英国海外开发署(ODA)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NEPA)咨询专家兼译员,《中英环境管理实用环境经济学培训项目:中国大气污染管理经济学子项》(Training Project on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a course on the economics of air pollution management in China),北京,1996年10月至11月 10.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the China and Mongolia Country Department, the World Bank)环境管理咨询专家, 《世界银行山东省环境项目》(Shandong Provincial Environment Project), 济南与北京, 1995年10月至1996年3月 11. 全球环境基金 (GEF)咨询专家, 《全球环境基金亚洲地区咨询项目》(the Asian Regional Consultation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泰国曼谷, 1995年4月 12.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局(the China and Mongolia Country Department, the World Bank)环境管理咨询专家,《世界银行重庆工业改革与污染控制项目》(Chongqing Industrial Reform and Pollution Control Project), 重庆与北京, 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 所参与的主要研究项目: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第7课题第4专题“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关于‘技术开发与转让’的中国提案研究” 》,专题负责人,国家科学技术部,北京,2007-10 2.《国家宏观环境战略研究》(“能源与温室气体”专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国工程院,专题责任专家,北京,2007-09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非附件一缔约方能力建设”谈判对案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北京, 2000-2008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技术开发与转让”谈判对案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北京,2000-2008 5.《北京城市规划实施评估体系研究》,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北京,2007 6.《双赢能源政策的经济学研究》,美国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项目负责人,中国北京等地,美国麻省剑桥, 2006-07 7.《国家能源战略研究项目》(“我国能源发展的环境约束问题研究”子课题“我国环境成本内部化对能源发展影响”部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战略规划组,子课题负责人,北京,2007 8.《贵阳市开阳县生态轻工业园区规划研究》,贵阳市开阳县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2007 9.《气候变化经济学-Stern Review》(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经济损失评价委托研究报告),英国财政部,课题负责人,北京,2006 10.《中国乡镇企业能源效率改善项目评价》,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负责人,北京、南京、浙江、山西、陕西、四川等地, 2006 11.《贵阳市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贵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贵阳市循环经济办公室,项目负责人,北京,贵阳市,2005-2006 12.《全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国家自需求评估》,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财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北京,2004-5 13.《“工业可持续发展网络化信息共享系统”用户需求研究》,荷兰政府、国家信息中心,项目负责人,北京,2004 14.《中国国家气候变化战略大纲研究》,挪威政府和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合作项目,项目咨询专家,北京,2003-04 15.《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评价体系研究》,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项目负责人,北京,2003-2004; 16.《城市基础设施评估方法研究》,建设部科技司,项目负责人,北京,2003-2004; 17.《奥运会总体影响(OGGI)》,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项目总执行负责人、环境影响分课题负责人,北京, 2003-11 18.《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项目负责人,北京, 2002-05 19.《北京-河北生态圈项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核心专家,2002-03 20.《气候变化省级决策者能力建设项目》(研究与培训,第1-2期),英国气候变化挑战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北京,2002-04 21.《欧州联盟环境战略与全球环境问题研究》,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北京,2001-2003 2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4.8和4.9条款(实施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措施)”谈判对案研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北京, 2004-2005 23.《环境产业管理的微观基础与宏观政策分析》,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70073040),项目负责人,北京,2001-2003 24.《运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吸引外资的可行性研究》,“日本科技振兴团、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研究所联合研究项目”,北京,2000-2001年 25.《中国酸沉降综合监测研究项目(IMPACT)》(负责酸沉降影响经济分析部分的研究),“中国-挪威酸沉降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与挪威海外发展部,北京,1999年至2004年 26.《欧盟能源政策和推行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研究》,“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实习奖学金项目”,欧盟委员会第十一总司(环境、核安全与公民保护总司)B1处(经济分析与环境前瞻研究处),布鲁塞尔,1999年1月至1999年7月 27.《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研究》(主要负责企业环境行为部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1998年至2000年 28.《环境与发展项目:中国重庆工业污染控制管理框架评估研究》,RFF夏季实习研究奖学金项目,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RFF),华盛顿,1995年7月至9月 29.《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大气污染与经济发展》,“中英学术交流计划项目”,英国文化委员会,伦敦,1995年2月至10月,1996年5月至7月 30.《中国排污收费制度设计与实施研究》(“排污收费基金管理与使用”子项),“中国环境保护技术援助项目(B-8-1),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1994年至1995年 31.《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项目”,北京,1993年至1997年;“JGF后续项目”,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1994年至1997年 32.《环境影响评价经济分析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环境保护局,北京和上海,1992年至1994年 获奖情况: 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研奖励,2005年,国家教育部,2005年 2.《可持续发展论》(合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1998年;第11届中国图书奖,1998 3.“中国的能源财税政策与大气污染防治(Air Pollution, Energy and Fiscal Policies in China: A Review)”,载于《Applying Market-Based Instruments to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China and OECD Countries》(巴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7),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经济学三等奖(部级),1997 主要成果发表、出版情况: 1.邹骥,王海芹,浅谈多边环境公约背景下国际技术转移的特殊性,环境保护,2007年第4B期 2.邹骥,张云,冯相昭,中国经济、能源与环境关联的综合观察:现状、问题与政策,载于《现代中国环境论》(Aichi University 21 Century COE Program,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2007 3.冯相昭,邹骥,马珊,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2期 4.王青,邹骥,王磊,基于系统思想的几个大气污染控制策略,环境保护,2006年第4期 5.田旸,邹骥,运用环境经济管理手段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初探,环境保护,2005年第8期 6.许光清,邹骥,可持续发展与系统动力学,经济管理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1期 7.邹骥,徐燕,技术开发和转让: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环境保护,2005,1 8.庞军,邹骥,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在环境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环境保护,2005, 1 9.张象枢主编,邹骥、周景博副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0.褚俊英,陈吉宁,邹骥,王灿,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资源配置效率比较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04,2 11.褚俊英,王灿,王琦,陈吉宁,邹骥, 水价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行为的影响研究评述,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11):

徐宏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江西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机检测与辐照加工专业

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1992年7月-1993年5月毕业分配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机鉴定站工作;1993年6月-1998年6月在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团委任副书记;1998年7月-2005年3月在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任副书记、副所长,在省农机质量监督检验站、省农机鉴定站任副站长;2005年3月至今在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任所长。江西省计量论证、审查认可评审员,国家农机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共16篇;作为组长,参与科技扶贫1年,参与科技下乡服务活动10次;主持省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1项,作为骨干参加完成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2项;作为技术依托单位的第二主持人,主持完成国家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1项,并获丰收计划三等奖1项;作为主笔人,撰写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农机化促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1项;主持江西省农科院院长基金项目1项,参与院长基金项目研究3项。

杨菁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北京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渔机所
1985年7月起在中国水科院渔机所养殖室工作;1993年12月起在中国水科院渔机所养殖室任工程师;1999年1月起任中国水科院渔机所创新中心工程师;2001年2月起任中国水科院渔机所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2001年4月至今任中国水科院渔机所研发部高级工程师。曾参加《SQY7型潜走式池塘清淤机研究》、《鱼菜共生研究》等课题。近几年来,先后负责完成《湖南洞庭国家淡水种苗工程技术中心繁育车间设计》、《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水产养殖车间工艺设计》项目,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工厂化养鱼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主持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纳米材料的渔业应用及技术开发》课题。多篇论文在相关专业杂志上发表。并获多次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

徐建新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南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田水利 水文水资源 节水灌溉 水文学及水资源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徐建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2000年11月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校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节水技术协会理事、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 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节水灌溉”副主编、“灌溉排水学报”编委、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农业水土工程和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多年来在区域农业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决策研究等方面均形成了系统研究理论及成果。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13项,5项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应用创上亿元的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5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次,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2部。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

左剑恶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北京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清华大学水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系副主任,2010 至今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系副主任,2004 至今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1995 至2004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讲师、副教授。 学历 1998 至1999 英国Newcastle大学土木工程系 访问学者 1991 至1995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博士 1986 至1991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学士 工作经历 2011年至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2010 年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系副主任 2011年至今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2004 至2010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 1995 至2004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讲师、副教授 教学 1.本科生 《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2.本科生 《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3.本科生 《水处理工程生产实习》 4.研究生 《环境与市政工程实践及案例分析(1)》 研究方向 1. 高浓度有机废水、污泥及生物质高效厌氧消化的机理与工程应用研究 2. 污废水新型处理工艺原理与应用研究 3. 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4. 污水管网运行管理与维护研究 5. 城市及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研究 6. 废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方法研究及污染防治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1. 国家863计划,生物质垃圾厌氧消化产物高值利用技术、装备研发,2008-2010 2. 国家863计划,高固体厌氧消化关键工艺、装备研发与工程示范,2008-2010 3. 国家863计划,污水深度处理新型过滤设备的研制与应用,2009-2012 4. 国家863计划,城市污泥分级分相厌氧消化组合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2009-2012 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规模化沼气工程机电一体化装备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8-2010 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固体物料两相沼气发酵新工艺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8-2010 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快速城市化新区水环境综合保护技术与示范,2008-2010 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环太湖城市群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2008-2010 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制药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与筛选,2009-2011 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制药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09-2011 出版著作 1. 王凯军,左剑恶等,《UASB工艺的理论与工程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 2. 胡纪萃,周孟津,左剑恶等,《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年3. Jiane Zuo, Lili Gan, 《Water and Sanitation Services》(Chapter 19), Earthscan, London,2009 论文 1. Yao BAI, Jiane ZUO, Lili GAN, A study on restoration of a simulated eutrophicated lake by limiting phosphorous and controlling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14th International IWA Conference on Diffuse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ion, Canada, 12-17 September , 2010 2. Lili Gan, Thong Soon Low, Jiane Zuo, Xia Huang, A Brief Overview of Sewer System in China – Construction Status, Operation, Maintenance 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IWA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wer Processes and Networks, Australia,7-11 November, 2010. 3. Jia Lin, Jiane Zuo, Fenglin Liu, Kaijun Wang, Bioenergy recovery from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by anaerobic digestion, The 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ergy from Biomass and Waste, Venice, 8~11 November, 2010. 4. Jia Lin, Jiane Zuo, Fenglin Liu, Kaijun Wang, Effects of Mixture Ratio on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12th World Congress on Anaerobic Digestion, Mexico, 31 October-4 November 2010 5. Wei Xing, Yan Zhao, Jian-e Zuo, Microbial activ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lake sediment used for psychrophilic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10 6. Qian Deng, Xinyang Li, Jiane Zuo, Alison Ling, Bruce E. Logan, Power generation using an activated carbon fiber felt cathode in an upflow,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0, 195: 1130-1135. 7. 成洁, 左剑恶, 厌氧系统中酵母浸出物提高Co、Fe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2(30): 1239-1242. 8. Xing, W.; Zuo, J-e.; Dai, N.; Cheng, J.; Li, J, Reactor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of an EGSB reactor operated at 20 and 15 degrees C,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9, 107: 848-850. 9. Xin yang Li; Jiane.Zuo, Qian Deng, A dynamic-membrane non-catalyst 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 for efficient electricity generation, 中国第二届微生物燃料电池研讨会, 北京, 11月13-14日, 2009. 10. Sun, Y. -J.; Xing, W.; Li, J. -P.; Lu, Y. -Q.; Zuo, J. -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granules from a high-rate EGSB reactor,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Microbiology,2009,45:106-110 11. 梁丽华, 左剑恶, 反硝化功能基因——检测反硝化菌种群结构的分子标记, 微生物学通报, 2009, 04: 171-177 12. 李金波, 左剑恶, 温度对X80管线钢钝化膜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9,01: 42-4513. 李金波, 左剑恶, 温度和硫离子对N80钢CO2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9, 01: 47-50 14. 李金波, 干里里, 左剑恶, 好氧细菌降低油田采出水对管钢腐蚀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09,03: 62-67 专利与软件 1. 一种厌氧悬浮床反应器 第一发明人 2. 利用混合污泥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方法第一发明人 3. 一种好氧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第一发明人 学术兼职 1. 中国沼气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 国际水协会(IWA)会员 所获荣誉 1.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UASB反应器设备化及其配套产品开发, 2001年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高效厌氧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 2006年 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2003年 4. 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水处理工程课程建设,2010年

许益存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黑龙江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业机械专业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
1979年1月-1989年6月在甘南县东阳镇任镇长;1989年7月-1992年12月在甘南县长吉岗乡任党委书记;1993年1月-1996年4月在甘南农机局任局长、党委书记;1996年4月至今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任所长、党委书记。为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专家顾问、《中国农机化》杂志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机械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农机化研究》杂志理事。主持黑龙江省科技厅的“亚麻生产配套机具”的研究,生产出亚麻施肥播种机、拔麻机、打捆机、初加工设备等机具,填补了国内空白;主持农业行业标准中的《铺膜机作业质量》、《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编写规范》标准的制定。主持黑龙江省科技厅的“SGTN-140型联合整地机械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1999年获黑龙江省农机化三等奖;主持黑龙江省科技厅的“大型轮式拖拉机配套的联合整地机系列研究”,通过省级鉴定。

杨景亮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北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杨景亮,男,工学硕士,教授,1956年8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河北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被聘为华北电力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服务中心专家咨询组成员,河北省环保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邢台县政府环境保护常年顾问,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水污染控制及水资源化。包括工艺及控制技术研究、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的开发研制、生物脱硫技术、难降解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等。取得的研究成果近20项,其中三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目前承担河北省重大成果推广等课题共4项。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主讲《水污染控制原理》、《环境化学》等课程。

杨坚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广西 农林工程

从事专业:农业机械专业

单位: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98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1983年12月-1988年5月公费到日本留学,获日本岐阜大学硕士学位,完成日本神户大学博士课程;1992年-1999年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至今为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广西农机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种植机械情报网副网长。一直从事农用车辆减振系统、振动式水稻直播机、振动式水稻摆秧机、甘蔗收割机、甘蔗碎叶机等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振动式排秧器秧苗的运动分析及参数确定》、《分流式振动排种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甘蔗收割机切割器工作参数试验优化研究》、《耕整机扶手架振动机理及减振措施的虚拟研究》、《联合收割机清粮机构的仿真优化研究》等学术论文30多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6项,专利2项,十几篇学术论文获国家级省级优秀论文奖。

陈玲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 环境监测评估

单位:同济大学
职 务:教授 博士/硕士导师: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所在系所(部门): 环境科学系 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监测、环境分析技术及污染物环境行为 主讲课程: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现代环境分析技术 校内外学术及行政兼职: 2005.07~:任环境科学系系主任   教育经历:   1983.09~1986.07: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工绝缘技术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78.03~1982.01:在哈尔滨电工学院绝缘材料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6.05~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历任副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环境科学系系主任 1992.07~1996.04:在法国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环境分析化学实验室留学 1986.08~1992.07:在浙江工业大学化工系塑料光导纤维研究室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82.02~1983.08:在机械部西安绝缘材料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工程师 教育情况:   承担本科生《环境监测》(校级卓越课程)、硕士生的《仪器分析》和博士生的《现代环境分析技术》等多门课堂教学工作,主编《环境监测》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和《现代环境分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等教材。目前承担多项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包括:(1)环境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同济大学20010年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2)《环境监测》卓越课程建设(同济大学20010年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3)环境监测双语精品课程建设(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4)环境监测(专业基础课)(2009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等。 科研项目:   1. 村镇环境监测适宜关键技术研究(2012BAJ24B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 施用污泥土壤中多溴联苯醚的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规模化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中PBDEs的释放规律,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 4. 典型溴代阻燃剂在废水处理中的迁移转化及对应提选择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 典型污水处理过程中多溴联苯醚的排放特征,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 6. 典型废水处理中手性POPs的排放特征及对映体选择性,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废旧机电产品和塑胶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废弃家电有毒有害成分分离与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8. 城市自然水体污染生物高效处理关键技术,国家科技部中俄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周立祥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江苏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周立祥 教授 性 别:男 出生时间:1965.03 最高学位:博士 所属单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毕业院校:南京农业大学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固废处理处置工程;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微生物与环境矿物 发表论文:近年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 题目: 生物沥浸对城市污泥脱水及其重金属去除的影响 作者: 周俊1,2,刘奋武1,崔春红1,毕文龙1,周立祥1 作者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摘要:利用沥浸微生物对浓缩污泥与添加聚丙烯酰胺(PAM)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同时采用厢式压滤机在0.35 MPa的压力条件下,对生物沥浸前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浓缩污泥与稀释后的脱水污泥的CST值可分别降至11.8、14.6 s;沥浸结束后静置24 h,上清液所占比例分别从原来的12.5%、24%升至31%、42%,两种污泥中Zn的溶出率分别为66.65%、59.13%,Cu的溶出率分别为13.31%、23.55%。对浓缩污泥直接进行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高达75%;加PAM调理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达68%;而经生物沥浸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8%。可见,在相同脱水条件下,生物沥浸法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要优于PAM。 关键词: 浓缩污泥;脱水污泥;生物沥浸;脱水性能;聚丙烯酰胺;重金属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177060、2127707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063501);江苏省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0931);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3KJB610006) 1、Wang Shimei, guanyu Zheng, Lixiang Zhou*. Heterotrophic microorganism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R30 improves tannery sludge bioleaching through elevating dissolved CO2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levels in bioleach solution as well as scavenging toxic DOM to Acidithiobacillus species. Water Research. 2010, doi:10.1016/j.watres.2010.06.055 2、Zhan Xinhua, Ma Hengliang, Zhou Lixiang * et al. Accumulation of phenanthrene by roots of intact wheat (Triticum acstivnm L.) seedlings: passive or active uptake?BMC Plant Biology. 2010, 10:52 3、Guanyu Zheng, Lixiang Zhou*, Shimei Wang. An acid-tolerant heterotrophic microorganism role in improving tannery sludge bioleaching conducted in successive multi-batch reaction system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43(11): 4151–4156 4、Huixin Xiong, Yuehua Liao, Lixiang Zhou*. Influence of chloride and sulfate on formation of akaganéite and schwertmannite through ferrous biooxidation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cel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42(23):8681-8686 5、Yuehua Liao, Lixiang Zhou* et al. Occurrence of biogenic schwertmannite in sludge bioleaching environments and its adverse effect on solubilization of sludge–borne metals. Applied Geochemistry, 2009,24:1739-1746 6、Yuehua Liao, Lixiang Zhou* et al. Biosynthesis of schwertmannite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cell suspensions under different pH condition.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 2009,29:211-215 7、.Huixin Xiong, Yuehua Liao, Lixiang Zhou*,et al. Biosynthesis of Nanocrystal Akaganéite from FeCl2 Solution Oxidized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Cel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2 (11):4165–4169. 8、Wang Jiangang,Xinhua Zhan, Lixiang Zhou, Yusuo Lin. Biological indicators capable of assessing therm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hydrocarbon mixture contaminated soil. Chemosphere, 2010,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0.06.009 9、Zhan Xinhua, Wenzhu Wu, Lixiang Zhou*. Interactive effect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phenanthrene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2010, 22(4)607-614 10、Feng He, and Lixiang Zhou*. Treatment for woolscouring effluent through bioacidification by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2010,40:391-401 11、Li Z.L., Zhou L.X*. Cadmium transport mediated by soil colloid an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A ?eld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2010,22(1):106-115 12、Pei Xiaohong, Xinhua Zhan, Lixiang Zhou*. Effect of biosurfactant on the sorption of phenanthrene onto original and H2O2-treated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1(10):1378-1385 13、Zhou S.G., L.X.Zhou*, D.Fang. Enhancing Metal Removal by Coaddition of Fe2+ and S0 as Substrates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for Sewage Sludge Bioleaching. Practice Periodical of Hazardous, Toxic, and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2008, 12(3):159-164. 14、Fang D. , C.J. Jin, L.X.Zhou. 2007.Removal of Cr from tannery sludge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42:2065-2069 15、Wong J.W., K.L.Li, L.X.Zhou, and A. Selvam.2007.The sorption of Cd and Zn by different soils in the presence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rom sludge. Geoderm, 137(3-4):310-317 16、Fang D. and L.-X.Zhou*,2007. Enhanced Cr bioleaching efficiency from tannery sludge with coinoculation of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TS6 and Brettanomyces B65 in an air-lift reactor.Chemoshpere,69:303-310 17、Zhou Shun-gui, Zhou Li-xiang*, Wang Shi-mei, and Fang Di. 2006.Removal of Cr from tannery sludge by bioleaching metho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8(5):885-890 18、Fang D.,and L.X.Zhou*. 2006. Effect of sludg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on oxidation of ferrous iron and sulfur by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nd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Water, 19、Zhou L.X.*, D.Fang, S.M.Wang, J.W.C.Wong, and D.Z.Wang. 2005. Bioleaching of Cr from tannery sludge: the effects of initial acid addition and recycling of acidified bioleached sludge. Environ. Technol. 26:277-284 20、Zhou L.X.*, S.G. Zhou, and X.H. Zhan. 2004. Sorption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sludge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polymers in soil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oil Cu behavior. J. Environ. Qual. 33(1) :154-162   科研项目:主持的部分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水华蓝藻肥料化技术研究 项目来源:湖泊大规模水华蓝藻去除与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示范(2009ZX07101-011)水专项课题之专题 起止时间:2010.1-2010.12 项目名称:微生物成因矿物对酸性矿山废水中有毒金属清除的作用、机制及其调控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930738) 起止时间:2010.1-2013.12 项目名称:生物沥浸法促进污泥高效脱水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工程示范 项目来源:国家863计划专题 (2009AA06Z317) 起止时间:2010.6-2012.6 项目名称:城市污泥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生物沥浸处理处置新技术 项目来源:国家863计划专题 (2006AA06Z314) 起止时间:2006.11-2009.10 项目名称:极端酸性环境下硫杆菌促进形成的施氏矿物Schwertmannite及其在地下水除砷上的意义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677028) 起止时间:2007.1-2009.12 项目名称:水旱轮作区土壤中有毒金属活化及其向土壤深层运移的机制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571073) 起止时间:2006.1-2008.12 项目名称:生活垃圾及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与示范工程 项目来源: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 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之第二专题(2002AA601012—02) 起止时间:2003.11-2005.11 项目名称:污泥中重金属的微生物淋滤去除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7016) 起止时间:2002-2004 项目名称:农业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对多环芳烃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537) 起止时间:2002-2004 项目名称:土壤重金属环境行为与细菌代谢产物相互关系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777022) 起止时间:1998-2000 荣誉及获奖: 科技成果获奖(第一完成人): 1、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年) 2、教育部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 3、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 4、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7年)   荣誉奖: 1、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0年) 2、江苏省首届333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2007年) 3、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2004年) 4、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005年)   其他学术活动: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会议评审)、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和南京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和常务理事等。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0955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