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武鹏崑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山东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青岛首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
其他

赵晓松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吉林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非点源污染防治 土壤生态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赵新华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天津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给排水 给水排水工程

单位:天津大学
赵新华,天津大学教授。主要讲授课程:硕士研究生课: 液气输配系统模拟仿真,微污染水处理及安全输配 本科生专业课: 输配水工程。 学习: 1982年在天津大学土木系攻读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 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工作: 1985-1988在天津大学土木系环境工程专业,讲师; 1989-1997在天津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 1998-至今在天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系统优化与数学模拟 本研究方向属交叉学科,应用最新科学技术及前沿领域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既要使其理论基础深厚扎实,获得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使其在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及创造性,灵活运用已掌握和通过自学钻研掌握的理论、专业和技能开辟本方向的前沿科技领域,并作出创新成果。 技术任职: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国家建设部地下管线委员会委员 2.天津市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 研究课题: 1、 城市供水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天津市科委、天津自来水、塘沽自来水等) 2、 城市供水高效综合管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城市供水输配系统事故识别与决策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安全输配水综合技术研究;(863重点攻关) 5、 给水排水输配系统在线优化调度;(天津市科委) 6、 液、气输配系统节能调度的研究;(天津市科委、天津、北京燃气公司等) 7、 给水排水输配系统模拟仿真;(天津市科委、天津保税区等) 8、 给水排水管网实时监测系统设计;(天津市科委、塘沽自来水等) 9、 城市给排水系统MIS的研究;(天津市科委、天津保税区公用设施公司等) 10、 排水系统GIS的研究与应用;(天津环保局、塘沽自来水、天津保税区等) 11、 水库水富营养化及预警研究;(水力局) 12、 区域供水规划优化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天津保税区等) 13、 城市自来水与中水系统综合规划优化;(天津市科委) 14、 天津大学中水示范工程研究;(天津市科委) 15、 水处理系统模拟仿真。(天津市科委) 代表性论文: 1、高校校园中水回用的研究与规划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vol16 n3 2、城市中水系统规划优化模型的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6期12月 3、供水管网余氯预测的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6期12月 4、利用CTC技术测定水环境中的细菌活性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v19 n8 5、管网水力分析数据处理的新途径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v19 n9 6、城市小区中水系统规划的优化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v19 n10 7、城市供水负荷短期预测方法 天津大学学报 2002,35(2) 8、供水SCADA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中国给水排水 2002年1期 9、城市给水管网的可靠度计算 中国给水排水 2002年4期 10、城市排水管网信息GIS管理系统设计 中国给水排水 2002,Vol18 No9 11、给水管网故障局部停水影响的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EI)98年1期 12、燃气管网系统运行工况的宏观模型 煤气与热力 487 20022206 13、Research on Municipal Water Demands Forecast 天大学报01年1期 教材: 《输配水工程》2004年8月出版 获奖情况: 自1998-2003年作为第一获奖人共获得4次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98年2项、02及03年各获1项。 讲授课程: 本科: 主讲《水泵及水泵站》、《输配水工程》; 指导《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输配水工程课程设计》 环境专业毕业设计等 研究生: 主讲:《液、气输配系统计算机模拟》S214C003、《学科前沿讲座》B214A001等 正在承担项目: 纵向: 1、安全输配水综合技术研究;(863重点攻关2003-2005,主持) 2、区域供水与水污染控制系统综合规划的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主研) 3、城市自来水与中水系统综合规划优化;(天津市科委2002-2004,主持) 4、城市排污河道污染沉积物处置与资源化研究;(天津市科委2004-2006,主持) 5、天津市地面沉降预警系统研究;(天津市建委2004-2005,主持) 6、城市给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机理、模拟及防治对策;(天津市科委2003-2005,主研) 横向: 1、塘沽供水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塘沽自来水公司,2002-2004,主持) 2、天保综合管网GIS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天保公用设施公司,2002-2004,主研) 3、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中水系统规划。(水务公司,2003-2004,主持)等 已完成项目: 纵向: 1、城市供水高效综合管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2002年完成) 2、城市供水输配系统事故识别与决策系统研究;(同上,主研) 3、给水排水输配系统在线优化调度;(天津市科委,主持,1999年完成) 4、区域供水规划优化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1998年完成,主持) 5、天津大学中水示范工程研究;(天津市科委2003年完成,主研) 6、城市供水管网事故状态下优化调度的研究 。(天津市科委,主研,2004.5完成) 横向: 1、天津华水自来水建设有限公司MIS 系统;(天津华水自来水公司,2000年完成,主持) 2、供水服务热线信息网--微机管理系统研究;;(天津自来水公司,99年完成,主持) 3、基于GIS的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研究;(天保市政公司,2002-2003,主持)等

赵由才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

单位:同济大学
赵由才,男,1963年7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同济大学首批二级教授。 人物简介: 赵由才,男,1963年7月11日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同济大学首批二级教授。 1999年6月起被聘为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4年毕业后到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博士连读)。 1989年12月起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研究,1991年10月到同济大学工作至今。 1996年1月起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副主任,教授, 1999年6月起被聘为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0年安溪一中高中毕业后考入成都四川大学化学系, 1984年毕业后到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博士连读), 1989年12月起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作博士后研究, 1991年10月到同济大学工作至今。提出矿化垃圾的概念和定量化指标体系,成功地把矿化垃圾应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高效低成本处理;发明了污水厂污泥和工业污水污泥化学调理-弹性软框压滤深度脱水及固化-燃料制造与燃烧及循环卫生填埋技术;首创烧碱介质中湿法浸取-锌/铅分离-电解从氧化锌矿、炼钢厂烟尘、锌灰、锌冶炼浮渣生产高纯度超细金属锌粉集成技术与成套设备。这些成果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同时,在尾矿精细风力分离分选生产下游原料、甲烷减排与控制、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泥填埋场稳定化过程、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等方面也做出了创新性研究工作,并获得实际应用。 1993-1999年期间,赵由才教授先后在瑞士Paul Scherrer研究院(瑞士国家实验室)、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系、美国新奥尔良杜兰大学环境卫生科学系和希腊阿里斯多德大学无机化工实验室作近4年的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赵由才1995年获欧盟Marie-Curie(玛丽-居里)奖学金,入选国家教育部(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和“启明星后”人才跟踪计划,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科研: 担任《环境污染与防治》副主编、《环境化学》、《环境工程》、《过程工程学报》、《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英文版》杂志编委、《苏州科技学院学报》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主持的《可持续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及资源化研究与应用》、《大宗碱溶性金属废物碱介质提取技与产业化应用》、《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工艺及应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稳定化过程与应用》、《大型滩涂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与运营关键技术研究》、《生活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与土地利用技术》、《矿化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大型垃圾填埋场土地综合利用研究》和《上海市老港填埋场垃圾稳定化工程研究》分别获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007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省200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2004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8年科技进步奖(华夏奖)三等奖、上海市2007年科技发明三等奖、上海市2003年和200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均排名第一)。 发明专利授权和申请48项,SCI收录论文78篇(其中国外刊物66篇),EI收入论文72篇。至2011年8月,主编或参与主编并正式出版学术著作58部(共2301万字),参编著作8部(本人编写20万字),包括国家“十一五”规划本科生教材1部(化学工业出版社,《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2006),国际会议论文集1部,参编国外英文专著1部。这些著作包括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污泥处理与资源化丛书——污泥管理与控制政策》、《污泥处理与资源化丛书——污泥循环卫生填埋技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丛书——污泥干化与焚烧技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丛书——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丛书——污泥生物处理技术》、《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丛书——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应用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即《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清洁发展机制开发与方法学指南》、《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工业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环境工程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农林业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即《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冶金过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冶金过程废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冶金过程废水处理与利用》、《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冶金企业废弃生产设备设施处理与利用》、《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冶金企业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整治与修复》、《冶金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丛书——绿色冶金与清洁生产》、《湿法冶金污染控制技术》、《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技术手册》、《碱介质湿法冶金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卫生工程丛书——可持续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环境卫生工程丛书——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工程丛书——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医疗废物管理与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计算机与数学模型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中的应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煤系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固体废物堆肥原理与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固体废物预处理与分选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丛书——城市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实验室污染与防治》、《危险化学品废物的处理》、《危险废物处理技术》、《环境工程化学》、《实用环境工程手册 –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生活垃圾资源化原理与技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现场运行指南》、《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技术与管理手册》、《渗滤液处理处置技术与工程实例》、《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参编了由Springer-Verlag, Germany出版的英文专著<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Solutions> (Editors: Christian Ludwig and Samuel Stucki)和Penerbit ITB Press, Indonesia出版的英文专著<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Islands> (Editors: Agamuthu P. and Masaru Tanaka)的编写工作(大约10万字英文词)。 科研项目: 承担了以下单位资助的课题或项目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目标导向课题和探索性课题、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4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项目(5项)   国家教育部重大项目和博士点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项)   国家环保部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1项)   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启明星和启明星跟踪人才计划、东方论坛会议资助项目(12项)   上海市环境卫生管理局项目   上海市建设与交通委员会青年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项目   上海环境实业有限公司项目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项目    研究方向和内容:   (1)工业废物:锌铅废物碱介质湿法冶金与超细锌粉生产技术;替代浮选的各种矿的富集以及尾矿、高炉渣、钢渣、污染土壤分离除杂的分离分选技术与设备   (2)城市污泥:污水厂污泥调理、深度脱水(至含水率30-50%)、压榨技术与设备、资源化利用技术、污泥卫生填埋技术   (3)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作业技术、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新技术(深井生物预处理与水泥基药剂深度处理、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预处理等、RO浓缩液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堆体排水技术、生活垃圾和污泥恶臭控制技术、矿化垃圾利用技术、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和飞灰处理技术、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有机废物厌氧发酵技术、生活垃圾内电解生物降解技术、生活垃圾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4)河湖底泥:固化稳定化、造地、原位稳定化等技术   (5)建筑废物:污染块的分离、污染状况的判断、污染物表征与迁移转化过程、卫生填埋技术、分离分选、再生利用、骨料生产

赵勇胜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吉林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水文水资源

单位:吉林大学
赵勇胜,汉族,拥有博士学位,学科专业为环境工程,主要的研究方向为 污染场地的模拟控制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理。现任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教育经历: 1979.10—1983.7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大学本科 1983.9—1986.8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硕士研究生 1988.9-1989.1 西安外国语学院出国留学生培训部培训英语 1989.10-1990.10 美国爱达荷大学进修 1991.9—1994.7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6.9—1997.10 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86.8-1996.7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6.7-2001.5 长春科技大学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任教 1996.7 在原地矿部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1998-2004 国土资源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系列模型”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1998.10 环境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5-2004.1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4.1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 科研项目: 已完成项目 (1)石家庄市地下水的科学管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38-1-20A,主要参加者。 (2)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86015-2-2,主要参加者。 (3)含水介质中污染质运移仿真的模型研究,国家教委博士基金项目,负责人之一。 (4)开封市地下水污染质运移模拟研究,开封市科技项目,负责人之一。 (5)大庆市地下水污染动力系统模拟及其控制研究,黑龙江省科技项目,负责人之一。 (6)地下水中LNAPL污染及其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49502038,项目负责人。 (7)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综合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吉林省科委重点项目,水质模拟和、控制专题负责人。 (8)图门江流域土地规划与浅层地下水系统脆弱性评价,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水污染子课题负责人。 (9)龙西地区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研究,大庆石油管理局项目,项目负责人。 (10)固体废物场地污染质在地下环境中运移模型及污染控制研究,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负责人。 (11)城市垃圾地质处理方法及环境污染模拟研究,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教育部科研项目成果登记号:360-02-10610418,项目负责人。 (12)城市垃圾的地质处理研究,吉林省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No.1-17-3,项目负责人。 (13)北京市西郊南部地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模拟及恢复治理策略研究,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 项目(编号19991200005044)子课题,项目负责人。 (14)北京地区垃圾填埋现状及对地质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 (15)大庆油田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预警系统研究,大庆油田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16)吉林省中部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方案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水污染模拟控制课题负责人。 (17)长春市水的产业化研究,长春市科委项目,专家组组长。 (18)垃圾场地环境污染的本能修复研究,吉林大学创新基金,(403010123016),项目负责人 目前承担项目: (1)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专题研究,国土资源部项目, 200310400018,项目负责人 (2)东北地区典型污染场地及污染机制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规范研究子专题,2003BA614A-10-01,专题负责人 (3)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国土资源部项目,项目负责人 (4)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信德省塔尔煤电联营项目电厂供水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计算,中国-巴基斯坦国际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 (5)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模拟与控制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6)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生态修复研究: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课题5,编号: 2004CB4185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负责人之一。 学术论文: (1)粉煤灰在垃圾淋滤液循环处理中的应用,长春科技大学学报,Vol.30, No.3, 2000, (2)Landfill barrier—overview and prospect, Journal of Geoscientific Research in Northeast Asia,No.1,2000 (3)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in the Hunchun basin, China,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2:1-18, 2000(SCI) (4)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and implication of multiple sources from Huchun basin, northeastern 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0, Vol39 Iss9, pp.1039 —1052(SCI) (5)Laboratory test on LNAPL movement in unsaturated zone and aquifer,IHP-V, Technical Documents in Hydrology No.27,UNESCO,2000 (6)Research on the Landfill Site Pollution in Beijing, China,The Proceedings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t Risk, Lisbon-Portugal, June, 2001 (7)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循环处理方法初探,勘察科学技术,No2,2001 (8)轻非水相液体在地下环境中的运移特征与模拟预测研究,水科学进展,Vol.13 No.3,2002, p321-325。(EI) (9)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防护层天然材料研究,环境工程, vol.20, No.4, 2002, p50-53 (10)北京北天堂地区城市垃圾填埋对地下水的污染,水文地质工程地质,N0.6,2002 (11)粉煤灰在城市固体废物好氧填埋中应用的研究,环境工程, vol.20, No.6, 2002, p49-51。 (12)城市垃圾填埋场地地下水污染的模拟与控制,环境科学,2002年,vol.23, p97-103,(EI) (13)城市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可行性,四川环境,2003年, No.1, p8-12 (14)活性污泥在渗滤液循环处理中的作用,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Vol.16,No.4,p10-12 (15)城市固体废弃物好氧填埋的可行性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Vol.33, No.3, p335-339 (16)垃圾填埋场防渗衬里粘性土的改性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Vol.33, No.3, p355-359 (17)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PRB原位处理技术,环境科学,2003, vol.24, No.5, p151-156,(EI) (18)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fluoride in drinking water in the west plain region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5:421-431, 2003(SCI) (19)固体废弃物渗滤液组分动态变化预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Vol.16, No.6, 2003 (20)内陆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研究,湿地科学, Vol.2, No.2, 2004, p100-103 (21)湿地保护范围的量化确定方法,水利学报, No.7, 2004, p70-73,(EI) (22)用双层PRB技术处理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可行性研究,环境科学学报,Vol.24,No.6,2004, p1021-1026 (23)改性粘土防渗层性能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工程,Vol.23,No.1, 2005年2月,p87-90 (24)PRB技术处理污染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分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Vol.35,No.2, 2005年2月,p226-230 (25)间歇通风和渗滤液循环对城市固体废物稳定化的影响,环境科学研究,Vol.18, No.3, 2005年3月,p15-19 著作教材: (1)地下水运移数学模型手册,第三译者,吉林科技出版社,1985。 (2)地下水污染模拟及污染控制和处理,第一作者,吉林科技出版社,1994。 (3)地下水管理,合著,地质出版社,1995。 (4)水的产业化研究,第一作者,长春出版社,2002。 (5)现代水文地质学,第三作者,地质出版社,2005。 获奖情况: (1)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家庄市地下水的科学管理,主要参加者,获1988年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主要参加者,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5)。 (3)地下水污染模拟控制和治理,获1998年吉林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4)1986年长春地质学院“五四”青年地质学家奖 (5)1998年长春科技大学“教书育人优秀园丁”奖 (6)2001年长春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 (7)长春市水的产业化,获2002年度长春市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8)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综合评价及合理利用研究,2003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 (9)吉林大学中流与喜马拉雅基金会奖,2003年 社会学术兼职: (1)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 (2)东北亚国际地学研究与教学中心理事会理事 (3)担任以下学术刊物编委: 吉林大学学报(地学版) 世界地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勘察科学技术 地质与资源 (4) 长春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 (5) 担任以下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会议秘书长。 2001年葡萄牙第三届“未来地下水资源危机”国际学术会议,并主持分会。 (6) 长春市政协常委、政协人资环委员会副主任 (7) 中国科协《参与联合国咨商工作专家库》第一批成员(水资源,环境工程领域),2005年。

郑平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浙江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浙江大学
郑平,1962年05月生,浙江金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沼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水平台理事会副理事长,《环境工程技术学报》、《环境污染与防治》和《工业用水与废水》编委。1985年任教,一直从事环境微生物和废水生物处理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4-1995年,赴荷兰Delft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2-2003年,赴香港大学从事合作研究。2004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一层次。   已承担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论与技术等课程10余门,出版《环境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废物生物处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新型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04)等专著和教材10本,其中环境微生物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废物生物处理论与技术被评为“首批浙江大学研究生示范性课程”。教学成果获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8),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1997-2000年,赴喀麦隆雅温得第一大学执行我国教育部援教任务,获喀麦隆总统骑士勋章。   已承担“新型生物脱氮菌种、工艺和装置的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在《中国科学》、《Water Research》、《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80余篇;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项;申请或授权的国家专利62项,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授权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3项。   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开始招收微生物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2000年和2004年开始招收环境工程和微生物专业博士生,2003年开始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后。主要研究内容:(1)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着重于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2)废水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着重于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理论与技术;(3)废水生物除磷理论与技术,着重于细菌过量摄磷和磷酸盐生物还原理论与技术。

郑西来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山东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环境地质 水资源 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个人简历: 郑西来, 男, 1959年8月生,河南洛阳人。1982年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1988在长安大学获硕士学位,1997年在长安大学获博士学位(和德国Tuebingen大学联合培养),1997-99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和德国Tuebingen大学博士后研究。1982-1997年在长安大学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7-99年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1999 - 04 年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水环境研究所所长(第十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水利学会副理事长、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水资源与水环境(高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科专家组成员。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编委会委员、《工程勘察》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学科评审专家、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等。 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50余篇(次)。出版专著3部(第一作者),主编全统编教材1部、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1部。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海-陆界面水盐循环。 <学习背景> 1978.9-82.7 中国地质大学学习水文地质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83.9-85.7 西北大学化学系脱产进修化学专业课程。 1985.9-88.7 长安大学攻读环境水文地质方向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1993.4-93.10 联合国大学(Iceland Geothermal Training Program, IGTP) 研修地热流体化学。 1994.9-97.7 长安大学环境水文地质方向博士研究生,其中于1995.3-96.2在德国Tuebingen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7.9-99.7 沈阳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和德国Tuebingen大学(1997.9-99.3)做博士后研究。2004.10-05.5 美国Arizona大学做高级研究学者。 <工作经历> 1982.9-90.10 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助教,辅导和讲授课程有:水文地质原理、专门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球化学。 1990.11-95.9 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讲师,讲授的课程有: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动力学。 1995.10-97.8 长安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副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土壤水动力学等。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已经毕业)。 1999.9-05.5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为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的课程有:环境化学、渗流理论、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水土污染原位治理技术。先后指导博士后1名、博士生23名(其中已经毕业10名)、硕士生22名(其中已经毕业13名)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课程《水文地质原理》、《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土壤水动力学》、《环境化学》、《渗流理论》《水土污染原位治理技术》、《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 科研课题与奖励: 1995.1-97.12 负责黑龙江省重点项目子课题《大庆油田地下水系统石油污染研究》,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0)。 1997.9-99.6 负责辽宁省博士后启动基金《土-水系统石油污染动力学研究》,获山东省教委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02)。 1999.6-02.12 负责内蒙古科技攻关项目《蒙孪井灌区土壤盐碱化控制研究》。 2000.5-02.5 负责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地下水系统石油污染与调控》,获“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奖(2000)。 2000.1-02.12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向渤海的营养盐输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49976028)。 2000.1-02.1 负责湖北省固体废物地质处置重点实验室项目《地下水中石油污染物迁移和转化规律研究》。 2001.11-03.5 负责青岛市专项基金《大沽河流域水资源优化利用与污染控制研究》,获山东省软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05)。 2003.1-05.12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土系统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40272108)。 2003.4-04.3 负责青岛市专项《沐官岛水库建库初期的水质变化研究》。 2004.10-04.9 负责青岛市专项《青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水资源综合规划》。 2005.1-07.1负责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滨海滩涂石油污染过程研究》(20040423016),教育部 2006.1-08.12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咸淡水过渡带渗透性突变的机制与效应研究》(40572142),海洋科技创新二等奖(排名第一,2009),国家海洋总局; 2005.9-07.8 负责淄博市专项《田庄水库水污染控制与保护研究》。 2025.9-06.8 负责青岛市专项《崂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06.1-06.12 负责青岛市专项《青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保护评价》。 2006.9-08.12 负责青岛市专项《大沽河渗漏对河道洪水演进的影响研究》。 2006.12-08.12 负责青岛市水利科技项目《大沽河地下水库水质变化与供水风险分析》。 2008.10-10.9 负责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河口区生态用水河网调控关键技术》(2008 ZX07208-009-2)科技部 2009.1-11.12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污染场地石油残留的机制与水动力效应研究》(40872150)。 2008.7-09.6 负责青岛市专项《青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域综合规划》。 2008.9-10.8 负责青岛市水利科技重点项目《产芝水库环境容量与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2009.10-2010.9 中石化先导项目《海上退役油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论文、著作与专利: 1. 郑西来、王秉忱、佘宗莲.《土-水系统石油污染原理与应用研究》,地质出版社,2004。 2. 郑西来、程善福、林国庆、程桂福.《滨海地下水库利用与保护》,地质出版社,2007。 3. 郑西来主编.《地下水污染控制》(全国统编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郑双林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辽宁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 环保

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郑兴灿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天津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环境工程

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郑兴灿: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天津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住建部科技委委员,国际水环境联合会中国理事,国家重大水专项总体组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完成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研究开发项目60多项,审定、评审600多项,主编、参编学术专著9部。获全国及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2项、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1项。 个人介绍 郑兴灿,男,1963年5月生。现任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3年获厦门大学微生物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天津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200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曾赴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学习考察。 主持完成了一大批科技攻关、试验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政策、科技合作和工程项目技术审查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编写及合作编写学术著作5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著50多篇。 学习经历: 2001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3月,天津大学环境工程系,工学硕士,1983年7月,厦门大学生物系, 理学学士。 研修经历: 清洁生产,德国,2002年11-12月 水与污水管理,新加坡,1998年11-12月 废弃物管理,德国,1997年11-12月 固体废弃物管理管理,英国,1991年8月-1992年2月 参加学术团体 国际水环境联合会(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WEF)理事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 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 建设部市政公用专家委员会、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环境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给水排水》、《给水排水》、《中国住宅设施》期刊编委委 论文 1. Experi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in Tianjin Water Reclamation Projets, China WEFTEC 2003 Conference Proceedings, Los Angeles, USA, October 11-15, 2003 2.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hemically and Biolog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EFTEC 2002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hicago, U.S.A. September 2002 WEFTEC 2002大会发言 3.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 Selection,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 Licun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Qingdao, China WEFTEC 2001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tlanta, U.S.A. October 13-17, 2001 WEFTEC 2001大会发言 4. Research and Pilots Program on Municipal Waste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 in China Water,世界银行水论坛特邀发言 5.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中国给水排水 2000-07 16(7): 29-32 优秀论文一等奖 6.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方案的选择 给水排水 2000-05 26(5): 1-4 7.城市供水价格改革问题探讨 中国给水排水 2000-05 16(5): 26-28 8.我国水工业的产业组成和发展问题探讨 给水排水 1998-02 24(2): 63-65 9.试论中国水工业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 1998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Oxidation Ditch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China Proceeding of 7th WEF/JSWA Joint Seminar, July, 1998, Kitakyushu, japan 1998-07 P.23 日本下水道协会特邀发言 11.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机理与动力学研究 《水和废水技术研究》 199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小试和中试研究 《北京国际给排水会议论文集》 1989 中国学术 出版社 13.污水生物除磷技术的工作机理述评 环境科学 1990 14.AB工艺运行原理与特性 中国给水排水 1989 15.中国水工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 1995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6.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 《水和废水技术研究》 1992 建工业出版社 17.AB工艺的理论与实践 《水和废水技术研究》 1992 建工业出版社 18.AB法活性污泥系统 《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 1993 建工业出版社 19.AB工艺的除磷脱氮功能 《北京国际给排水会议论文集》 1994 建工业出版社 20.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计算 给水排水技术动态 1995 专著、译著 1.污水除磷脱氮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11 ISBN7-112-01370-4 1 2.污水处理及再用(多媒体光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0 ISBN7-900046-15-1 (G · 029) 1 3.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03 ISBN7-112-04099-X 3 4.污水化学与生物处理技术(译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2 ISBN7-112-04167-8 1 5.中国水工业科技与产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11 ISBN7-900046-08-9 4 6.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共4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2002 编委会副主任 科技成果奖励: 1.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集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3 1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和技术研究与示范 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2003 1 3.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工程, 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铜奖,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 2000 6 4.活性污泥高速吸附/生物氧化技术研究 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7 1 5.污水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2 1991 2 2 6. 青岛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项目 建设部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 1995 8 从事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情况: II-1 主要工程技术成果 在科技发展与工程实践活动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精神,将微生物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融会贯通于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研开发和工程实践,产生新思路,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攻关任务6项、试验研究12项、咨询研究与流域污水规划15项、国际科技合作3项;主持及参加工程设计9项、工程设计与科研项目技术审查80多项;编写学术专著2部,参编7部,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1998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9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 发展我国城市污水除磷脱氮工艺技术及工程应用体系 预计到我国水体氮磷污染及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尖锐,从1986年就开始主持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技术难题的攻关,先后主持完成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试验研究、中试与生产性研究、反应动力学与机理研究、新工艺开发和技术集成研究,结合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构建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除磷脱氮工艺及工程应用技术体系,出版学术专著《污水除磷脱氮技术》,成果已经应用于大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产生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初期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获1991年度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后续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的改良A/A/O新工艺和回流污泥反硝化生物除磷新工艺(倒置A/A/O),针对我国城市污水碳/氮比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处理效果好、工艺调节灵活、费用节省,已经得到较广泛的成功应用。 2. 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创新工艺与设计计算方法 以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试验与水质特性测试新方法,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工艺计算新方法,解决一系列新型处理工艺的设计计算和工艺方案优化选择难题,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合理可靠的决策依据、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同时结合工程设计,组织试验研究,提出切合实际的工艺方案,例如:(1)开发化学-生物联合絮凝强化一级处理新工艺,处理效果好、药耗低、费用省、运行灵活、适应水质水量明显波动,在上海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170万m3/d)中得到应用;(2)针对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特别高、处理难度大的特点,主持工艺试验并提出工艺实施方案,集成改良A/A/O、回流污泥反硝化生物除磷、VIP等工艺运行模式,获2000年国家优秀设计铜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3)针对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高、变化幅度大的特点,主持试验研究,确定经济高效的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获1995年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3. 主持完成"活性污泥高速吸附/生物氧化技术"研究 主持完成"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活性污泥高速吸附/生物氧化技术"研究。在攻关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市场需求和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细致的开发研究、改进和提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初沉污泥活化形成生物絮凝作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提交成套工艺技术、性能测试数据和示范工程;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机理和特性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在20余座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中应用;获1997年度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度国家科技攻关优秀示范工程奖、个人突出贡献奖。 4. 主持完成"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集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研究 主持完成"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96-909-01-01),从急待解决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决策问题入手,以20世纪80~90年代国内外研发成果为基础,通过试验研究与工程开发、技术集成与技术经济政策研究,着重解决工程化过程的技术难点以及运行管理控制方面的技术难点,构建实用性强、符合国情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集成与技术决策支持体系。在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集成化研究、新工艺开发、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研究、基础数据、产业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等方面取得10多项重要成果。在理论和机理方面有突破,在技术方面有创新,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政府决策部门和设计建设单位的广泛采纳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获国家计委、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称号,获200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和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 主持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计划重大项目2001BA610A-05课题。以构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及综合指导体系为核心目标,在国内首次从政策、标准和技术示范等三个层面同步展开综合性集成研究,按期圆满完成了课题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达到了规定的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包括:16项有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准则和技术示范研究的成果报告,6种城市再生处理成套工艺技术及工程实施方案,总生产能力14.1万m3/d的18条再生水生产线与中试线(示范工程),生产的再生水应用于市政杂用、景观水体、工业冷却、工艺用水等用水。课题于2003年12月26日通过建设部主持的专家验收,获2003年度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6. 国际合作项目技术咨询服务 河北省污水治理项目,亚行贷款项目准备技术援助ADB TA No. 3488-PRC,亚行咨询专家组副组长/污水处理系统专家; 天津市污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项目,亚行贷款项目准备技术援助ADB TA No. 3216-PRC,亚行咨询专家组环境专家; 中国21世纪城市水管理,联合国技术援助项目UNDP CPR/302,水价与水管理咨询专家。

周道玮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吉林 资源环境

从事专业:生态学 恢复生态 生物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周道玮(1963年6月-),中国教授/研究员,现任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草原学会副理事长。从事草地生态、草地管理、种子发芽与植物生长对策研究。 周道玮,主要从事草地扰动生态学和草地恢复生态学研究。在草地火生态学领域取得了系统研究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无树草原火周期研究方法,阐明了野火的三属性,提出了“0-1”扰动生态理论假说,定义了“生态政策”和“生态工具”,构建了“乡村生态学”理论框架。 在植物分类和植物地理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豆科锦鸡儿属的分类与分布,并建立了锦鸡儿属进化谱系,同时发表了锦鸡儿属一新种。 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60余篇,编译研究生讲义6本。 学习简历: 1986.9-1989.7,内蒙古大学,生态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9-1992.8,东北林业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2.8-1994.5,东北师范大学,草地所,博士后 其间,赴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朝鲜、新西兰等国家的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访问、学习 工作经历: 1983.7-1986.8,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 教师 1994.6-今,东北师范大学 教师 2003年12月任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处处长 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批号,时间,经费数额,主持/参加 吉林植被及其生态格局,吉林省科技厅,2001.1-2003.12,7万元,主持 东北农牧交错带,科技部,G2000018602 ,2002.9-2005.9, 120万元,主持 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1.李建东、盛连喜、周道玮等,吉林植被,编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盛连喜、周道玮等,吉林生态与生态建设,参考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祝廷成、严仲铠、周守标、杜凤国、徐国经、周道玮等,中国长白山植物,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 论文目录: 1.孙刚、周道玮、盛连喜,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产品设计实现的途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0(4):86-89,2000 2.刘金祥、李志坚、周道玮,高山草原放牧绵羊体重动态变化及其限制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家畜生态,21(4):1-4,2000 3.孙刚、盛连喜、周道玮*,生态系统服务: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东北师大学报,32(1):79-83,2000 4.邓慧平、吴正方、周道玮,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1(1):43-46,2000 5.何念鹏、周道玮*、孙刚,吴泠,乡村生态学的研究体系与研究趋向探讨,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3(3):80~85,2001 6.何念鹏、周道玮*,极端干旱干扰下松嫩草原土壤含水量与植物的反映,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5(3):52-56,2001 7.孙刚、盛连喜、郭平、周道玮,绿色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杂志,20(1):59~62,2001 8.周道玮、王平、李建东,吉林生态概览,吉林生态与生态建设,2-9,2001 9.何念鹏、周道玮*、吴泠、张玉芬,人为干扰强度对村级景观破碎度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2(6):897-899,2001 10.郭平、孙刚、周道玮*、李军,草地火行为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2(5):746~748,2001 11.陈春、周道玮,草地利用与生产管理的有效工具——SPUR简介,吉林生态与生态建设,242-243,2001 12.周道玮、姜世成、侯继华,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吉林生态与生态建设,288-293,2001 13.周道玮、盛连喜,西部生态问题与对策分析——兼论生态系统管理,草地科学,10-15,2001 14.孙刚、盛连喜、郭平、周道玮,绿色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杂志, ,2001 15.何念鹏、周道玮*、孙刚、吴泠,人为干扰强度对村级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17(2):9~12, 21,2001 16.李志坚、王平、周道玮,论饲草产业化经营,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4(5):114-118,2002, 17.刘金祥、周道玮、王德利,羊草草原放牧动物选择性采食研究,现代草业科学进展,211,2002 18.张玉芬、周道玮*,羊草分化及育种研究进展,中国草地,24(2):54-58, 74,2002 19.姜世成、周道玮*,草原牛粪对牲畜取食影响的研究,中国草地,24(1):41-45, 54,2002 20.侯继华、周道玮*、姜世成,吉林西部草原地区蚂蚁种类及分布,生态学报,22(10):1781-1787,2002 21.侯继华、周道玮*、姜世成,蚂蚁筑丘活动对松嫩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6(3):323-329,2002 22.姜世成、周道玮*,过牧、深翻及封育三种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地的影响,中国草地,24(5):5-9,2002 23.何念鹏、周道玮*、吴泠,乡村生态学研究的尺度与等级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2):22-26,2002 24.郭平、马小凡、康春莉、周道玮*、李军、李月芬,羊草可燃物燃烧性的变化规律,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40(4):426-429,2002 25.郭平、康春莉、田卫、李军、周道玮*,草地可燃物床特性与草地火行为的关系,干旱区研究,19(4):13-16,2002 26.祝廷成、刘今祥、周道玮*、王德利,羊草草原东北细毛羊及其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的比较研究,中国食草动物,2002 27.李玉中、祝廷成、李建东、周道玮,火烧对草地土壤氮总矿化、硝化及无机氮消耗速率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4(2):223-226,2003 28.臧淑英、万鲁河、周道玮,黑龙江省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4(4):540-544, 2003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作者1、 作者2、 著作名称, 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出版单位, 年 盛连喜、周道玮等,吉林生态与生态建设,参考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荣誉: 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草原学会理事、中国草原学会草原火管理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草原学会副理事长、《应用生态学报》常务编委、《草原与草坪》编委 主要科研方向: 恢复生态学。根据干扰-受损-恢复-生态工程的理论逻辑体系及其向耦合的研究领域,涉及生态周期与动态,盐碱化受损草地的恢复,村落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1295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