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赵亻黾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江苏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工程

单位: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赵林儒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四川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土木工程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土木工程专业主任。1981.9~1985.7哈尔滨东北林学院读书(大学本科);1985.7~至今四川省都江堰四川农大都江堰分校工作(教书)。主要业绩和成果:①先后承担《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圆方室内设计》、《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环境工程经济与造价管理》等课程教学;②承担多项公路勘测设计工作,承担多项建筑工程项目预(决)算编制审计工作(四川省造价师资格证)③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实验室建设工作。

赵士永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工民建

单位: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赵士永,正高级工程师,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河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云章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环地质;水文与环境地质;水资源与环境

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赵云章,1957年2月生,中共党员,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河南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兼地调院副院长。在长期的水工环地质生产科研中,主持主编部级以上地质勘察和大型市场项目20余项,中小型地质勘察项目三十余项,参加国家级项目6项。主持主编的勘察科研报告,评为部优1项,优良4项,国际先进6项、国内领先4项,国内先进5项。国家储委报告储量银奖2项,国家勘察金奖1项。部找矿一等奖1项,部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部科技进步2等奖1项,部科技成果三等奖4项,找矿四等奖1项;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项,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项;河南省厅局级特等、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另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荣誉证书2项。专著5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获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省地质学会一二等奖10篇。 个人简历: 1982年1月长春地质学院水工系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毕业; 1982—1994年6月,在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工作,曾任普查组组长、地质科副科长、分队技术负责、总工办主任及队副总工程师等职; 1994.6——1998.4河南省地矿厅水工环技术主管; 1998.5——2000.6河南省地矿厅地科处副处长;1997年被原地矿部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工; 2000.6——至今河南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2000—2003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硕士; 1996年被河南省组织部、人事厅、省科协评为“省管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2002年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兼职履历: 2000—2003年7月兼任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工; 1999—2001年兼任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水工环中心主任,2006年8月—至今兼任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 中国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地质学会理事,河南省环境学会理事,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产储量评估师; 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质量监督审查专家; 建设部注册岩土工程师; 水利部水资源评估报告评审专家。 荣誉和成就: 1985~1997年,先后获国家储委报告储量银奖2项,国家勘察金奖1项。原地质矿产部找矿一等奖1项,部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1项,部科技成果三等奖4项,找矿四等奖1项;另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荣誉证书2项; 2002年,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3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河南省地矿局特等奖2项; 2003——2007年,河南省工程勘查二等奖2 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 项; 2008年,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9——2010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河南省地矿局一等奖2项。 赵云章特别注重区域水文地质研究,通过不懈的努力,已探索研究出43处可供开采的有利地下水地段,可采资源量达191.5万m3/d,潜在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中18处已开发,为城镇及大型厂矿寻找备用水源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82—1989年的鹤壁、焦作等地进行水文地质普查中,他利用李四光先生的地质力学理论、基岩水的三场理论和储水构造理论,先后在鹤壁、林县、淇县、辉县、焦作、渑池、陕县、淅川等贫水山区共定井40余眼,成井率大于90%。在普查中,他发现内黄、滑县等地由于居民常期饮用高氟水造成氟骨症后,重点研究了高氟水的成因、分布,并提出了“浅找古河道、深采第三系淡水”的新理论。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根据他的新理论,在内黄等县共施工14眼降氟深井,孔孔氟含量不超标,使氟魔得到有效控制。 1989年他主持主编的建设部重点项目《焦作市东小庄水源地勘探报告》,提交地下水新增储量B+C级15万m3/d,利用国际新理论“地下水系统”,采用化学、同位素、物探等新技术,在我国首例实施探采供一体化新模式,该报告获1990年度国家储委银奖,部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部勘察成果三等奖。 1995年他组织参加的建设部日本贷款项目《郑州市北郊水源地勘探》中,利用遥感、同位素、反循环钻进、三维流数值模拟技术等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提交B+C级地下水新增储量24万m3/d,报告获部找矿一等奖,国家勘察工程金奖。 1991年鹤壁市张庄水源地在采煤过程中突水造成淹井事故。市劳动就业局找了很多单位堵水,因费用需几百万元未果,赵云章同志承担这个项目后,提出“水少采煤,水大供水”的勘查思路,节约了大量的资金,经过勘查和大型抽水,提交B+C级储量2.7万m3/d,不仅挽回了企业的重大损失,也为鹤壁市寻找到了一个中型的矿泉水水源地。他的这种勘查新思路在郑州市新中煤矿中也得到了验证。他主持的新中煤矿排供水源地评价中,提交了新增储量5.2万m3/d,水源地已采3—4万m3/d。 1995—1999年在他主持组织的部控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地下调蓄工程中,河南段共寻找12处地下水调蓄库,可调资源量达40亿m3,相当于新勘查70座10万m3/d的大型水源地,为今后水源地的勘察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在1986—1987年他主编的38—1—4课题,地下水质量评价中,首次利用国际先进理论和方法,采用Fuzzy线性加权变换,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解决了环境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化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临界值及其定量化等重大技术难题。报告评为国内先进、获部科技三等奖。总报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2001年他主持负责的国家973课题和省科技厅攻关项目: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课题中,采用同位素、水动力学、电模拟、三维立体模型等综合方法,计算可提交新增储量165万m3/d,相当于二个郑州市的供水能力,潜在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经去年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部科学技术二等奖和河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1998—2001年他主持负责的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经过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基本查清了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及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灾措施。经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评为国内领先水平。 2001—2002年他主持负责的河南省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研究,重新计算评价了河南省地下水资源,按照地下水系统新理论,编制了第三代河南省水文地质挂图,可为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环境保护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最近,经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2004——2007年他主办的郑州市超深层地热钻探工程研究和荥巩煤田矿井水资源评价均获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系统边界的划分方法》获河南省第九届自然科学论文一奖。 研究方向: 城市供水与新农村供水安全勘查评价 地下水环境与生态安全评价 深部地热及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矿区水文地质及矿山防治水研究。

赵永利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江苏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工程

单位:东南大学
赵永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同年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与铁道学科任教,2005年获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旧路改造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旧路的残余性能测试、评价及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对旧路残余性能的利用; (2)沥青混合料设计理论研究,主要从混合料的级配构成机理、沥青混合料的微观结构组成角度,建立具有实用价值的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理论模型; (3)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研究,重点针对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及各种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机理及再利用技术标准进行研究,起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作用; (4)功能性工程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重点针对不同使用性能的要求,采取复合材料技术,制备具有特定使用功能的工程材料,如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融冰雪路面材料、排水路面等。 教学与科研内容: 教学:先后承担了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土木工程材料》、《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路基路面检测技术》、《土木工程材料》、《路面材料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路基路面材料》等多门课程的教学;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研究(2008~2011) 交通部西部项目“西部地区桥面超薄铺装层技术研究”(2007~2009) 江苏省交通厅项目:“SMA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2006~2008) 河南省交通厅项目:“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与适用技术研究”(2009~2011) 苏州市科技局项目:“苏州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循环再利用技术与产业化”(2011~2012) 参与的主要项目: 国家863项目:“排水沥青路面及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2002~2005) 国家863项目:“沥青路面结构疲劳仿真及其在长寿命路面中的应用技术研究”(2007~2009) 交通部西部项目:“改性沥青及SMA路面性能恢复与再利用技术研究”(2008~2010) 交通部西部项目:“青藏高原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基础平台研究”(2007~2009) 主要论文及获奖成果: 专著: 《土木工程材料》,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交通出版社,2006年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论文: “刚性护栏与半刚性护栏与车辆碰撞安全性模拟分析”,东南大学学报,2012.2 “基于FTIR的SBS改性沥青老化特性分析”,建材学报,2011.11 “DesignMethodandPerformanceforLargeStonePorousAsphaltMixtures”,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MATERIALSSCIENCE,2010.10 “AnalysisofAgingMechanismofSBSPolymerModifiedAsphaltBasedon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um”, 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MATERIALSSCIENCE,2010.12 “隧道火灾作用下水泥路面瞬态温度场计算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基于内聚力模型的沥青路面低温缩裂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10.1 获奖: 200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老路补强中的应用研究”; 2007年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耐久性能研究”; 200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车辆-路面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环保型隧道用阻燃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ZL200710021453.2) 国家发明专利“无机阻燃剂与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的路面材料”(ZL200710021648.7)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废旧橡胶粉再生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1010288500.1)

甄永严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北京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材料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甄永严,男,1934年7月出生,195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硅酸盐专业,同年到水科院结构所工作,1985年聘为结构材料所所长,1993年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同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结构材料所主要从事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粉煤灰和碱活性骨料的研究以及碾压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共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编写了《混凝土实用手册》(水工混凝土)和《粉煤灰在水工混凝土中的应用》等著作。被小湾、龙滩等6个大型工程聘为专家组成员。

赵忠柱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辽宁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利

单位:辽宁省水利厅
赵忠柱,辽宁省供水局局长、辽宁供水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赵卓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桥结构

单位:郑州大学
基本情况: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0年12月 籍贯:河南郑州 最高学位:博士 专业:结构工程 毕业学校:哈尔滨建筑大学 职称:教授 硕导/博导:硕导 职务:郑州大学交通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所副主任 教研室:结构理论教研室 社会兼职:河南省土木工程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工程结构耐久性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8.09至1992.06: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学习,学士; 1992.09至1995.06:郑州工业大学土建系,学习,工学硕士; 1995.09至1998.07: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学习,工学博士; 1995.06至今: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6年); 讲授课程: 本科生:《交通工程》 研究生:《工程结构耐久性》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8334),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率设计研究,2011.01至2013.12,项目负责人。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子课题(50925829-2),滨海混凝土结构体系可靠性分析基础理论研究,2011.04至2013.12,项目第2负责人。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共50余篇,2000年以来以第1作者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1. 2000.12,受氯化物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检测与评价,建筑结构 2. 2001.2,受腐蚀混凝土结构的随机腐蚀损伤,中国港湾建设 3. 2005.12,氯离子环境下钢筋腐蚀速度分阶段模型,工业建筑 4. 2005.12,河南地区C90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研究,混凝土 5. 2006.6,基于模态分析和神经网络的裂缝损伤识别,世界地震工程 6. 2006.9,预应力空心板的混凝土耐久性检测诊断,混凝土 7. 2006.9,高强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对比设计,公路交通科技 8. 2006.9,自锚式悬索桥主桥动力特性分析,世界地震工程 9. 2006.10,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方法研究,建筑科学 10. 2007.5,基于破坏荷载试验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单板受力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EI) 11. 2008.10,基于保护层施工偏差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碳化耐久性研究,混凝土 12. 2009.8,一般大气环境下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混凝土 13. 2009.9,杭州湾跨海大桥70m箱梁结构寿命随机分析,公路交通科技 14. 2009.11,海洋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参数敏感性分析,混凝土 论著: 1.《受腐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检测诊断》,专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9,主著; 2. 《Concrete structural fundamentals》,专业双语教材,,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参编,2006年获郑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科研奖励: 1. 化工结构物的维修决策理论,1999年获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已有框架结构可靠性鉴定及维修加固决策技术研究,2000年获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2001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旧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试验研究, 2006年获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进步壹等奖,2006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4. 高强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对比设计研究,2006年获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 5. 河南地区高性能高强混凝土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2009年获河南省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荣誉称号: 1. 2001年,郑州大学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2. 2002年,河南省省级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郑宝友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天津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建筑物;港口工程

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郑洪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湖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

单位: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郑洪 总工程师、院管理者代表 负责院技术质量管理、技术总结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科技成果创优与报奖、技术培训、技术审查和批准、成品批准、贯标工作、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化工作、图书档案情报、学(协)会、情报网、学术会议和《湖南水利》杂志等工作,分管水科中心、测控计算机中心、专家委员会、《湖南水利水电》编辑部,协管生产技术处。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1010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