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张小飞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广西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结构

单位:广西大学
张小飞,硕士,高工,硕士生导师,水利系系主任,广西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现任广西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责任教授。曾参与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和发电压力钢管、二滩水电站拱坝、百色水利枢纽主坝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3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研究方向:水工结构安全与加固。

张兴友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吉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工程

单位:长春市公路规划勘测设计院

张肖宁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广东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工程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张肖宁,男,汉族,黑龙江省人男, 1951年4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博士生导师 。 人物经历 1982年硕士毕业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由同济大学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留哈尔滨建筑 工程学院任教后,于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在哈尔滨建筑大学先后担任系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行政职务。1984-1986、1993、1998年3月公派赴日本留学、访问,1998年以论文形式获得日本长岗技术科学大学授予的工学博士学位。 主授课程 主讲课程为《道路建筑材料》、《实验粘弹力学》、《道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社会兼职 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会理事 1993年获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授予建设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沥青路面材料、沥青路面结构、景观铺装与交通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科研成果 系统地将粘弹力学、损伤力学理论应用于道路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工程特性研究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有关规范采纳,参与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多项。作为主要完成者参加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研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两项研究成果分别于1990年、1997年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获得其他级别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 论著 共发表论文80余篇,被EI收录6篇。其中,"沥青混合料一维非线性积分型粘弹本构方程"(力学学报,1992年第3期)、"粘性流动性能に基づくアスファルトの低温性能评价する方法に关する研究"(日本铺学会论文集,1996年12月)、"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F法"(公路,2001年12月)等文章在道路工程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著有《实验粘弹原理》(哈尔滨船舶学院出版社,1991、《铺装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作为主要作者参编并出版了《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石油沥青的生产与应用》(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2001)。[1] 代表性著作: 1、 张肖宁著,《实验粘弹原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出版 1991 2、 张肖宁、金光著〈〈铺装景观〉〉,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之五,2000年 3、 张肖宁参编,〈〈石油沥青的生产与应用〉〉,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1年 4、 张肖宁参编,〈〈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人民交通出版社,当代重大科技成果,交通领域出版社,2001年 5、 张肖宁等,アスファルト混合物の一次元粘弹性非线型积分构造议程式に关すゐ研究,土木学会论文集[日],1995年6月 6、 张肖宁等,アスファルト铺装の低温开裂率とその影响要因に关すゐ研究,铺装学会论文集[日],1996年10月 7、 张肖宁等,粘性流动性能に基づくアスファルトの低温性能评价すゐ方法に关すゐ研究,铺装学会论文集[日],1997年12月。 8、 张肖宁等,沥青混合料一维粘弹本构方程,中国力学学报,1992年第六期 9、 张肖宁等,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CAVF法,公路,2001年12月 10、张肖宁,设计沥青混合料,哈尔滨建设大学学报,2001年1月

张谢东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湖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公路桥梁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兼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公路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公路学会桥隧专委会副主任、“交通科技”主编。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及其它科技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EI收录9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教育简历: 1986年7月浙江大学力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5月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流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12月武汉理工大学流体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交流和学习。 工作经历: 1989年-1992年: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土建系任教助教 1992年-1997年: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土建系任教讲师 1997年-1999年: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土建系任教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9年-至今: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任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研究方向: 桥梁结构分析与计算 桥梁检测评估与施工控制 公路工程建设安全控制与预警 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1、“预应力砼梁(板)上拱度控制方法理论与试验研究”获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本单位排序第一) 2、“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智能预测与自适应技术研究”获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本单位排序第一) 科研项目 3、主持湖北省交通科技项目“桥梁混凝土裂缝防治与外观质量控制技术研究”(2004-2006)(本单位排序第一) 4、主持交通部西部课题“贵州山区浅变质岩系风化层路基边坡稳定性研究”(2006-2008)(本单位排序第一) 5、主持湖北省交通科技项目“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前置研究及在随岳中高速公路中的应用”(2006-2008)(本单位排序第一) 6、主持湖北省交通科技项目“预应力砼梁(板)上拱度控制方法理论与试验研究”(2003-2005)(本单位排序第一) 7、主持内蒙古自治区交通科技项目“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智能预测与自适应技术研究”(2003-2005)(本单位排序第一) 8、主持湖北省交通科技项目“高速公路质量评定与控制专家系统开发研究”(2004-2006)(本单位排序第一) 9、主持内蒙古自治区交通科技项目“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数值分析与仿真技术研究”(2005-2007)(本单位排序第一) 主要学术论文: 1. 张谢东,石明强,沈雪香等. 高速公路生态防护根系固坡的力学试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32(1):59-61 2. Xiedong Zhang, Hong Li, Xiaofan Li, Musheng Xiang, and Chengwu Shen. Evaluation of a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Using Load Test,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 REVIEW OF PROGRESS IN QUANTITATIV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March 21, 2007–Vol.894, 1421-1428 (ISTP收录) 3. Xiedong Zhang, Zhiguo Zhang, Xiaofan Li, and Hao Zhan.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 Cable-Stayed Bridge Based on Modal Analysis and Neural Networks,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 REVIEW OF PROGRESS IN QUANTITATIV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March 21, 2007–Vol.894, 1435-1442 (ISTP收录) 4. 张谢东,蔡素军,石明强. 钢筋混凝土箱形梁桥悬臂施工阶段温度效应研究,桥梁建设,2007(6):20-22 5. 张谢东,王淳,刘晓波. 高墩刚构桥墩柱刚度对结构受力影响研究,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7(5):4-7 6. 张谢东,周莉,耿波. 斜交连续梁桥数值计算研究,计算力学学报,2004,21(4):502-505 (EI收录) 7. 张谢东,汪娟娟,蔡军,李卫华,李永斌,董魁. SCGM(1, 1)模型在桥梁施工控制中的应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30(6):1081-1083 8. 张谢东,张治国,丁永军,詹昊. 磴口黄河大桥箱梁温度场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29(3):392-395 (EI收录) 9. 张谢东,张治国,詹昊. 基于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的结构多损伤识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8):35-37 (EI收录) 10. 张谢东,詹昊,舒洪波,董熙强.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龙施工技术研究,桥梁建设,2005(2):63-66 11. 张谢东,李永斌,李卫华,郭奔. 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在桥梁应力监测中的实效性研究,桥梁建设,2006(2):74-76 12. 张谢东,蔡素军,石明强.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观测与分析,公路交通科技 2008,25(10): 52-57 13. 张谢东,李卫华,汪娟娟,李永斌. 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抗风与P-Δ效应分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32(2):232-235 14. 张谢东,石明强,蔡素军,季少波.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监测监控技术研究,公路工程,2008,33(04):137-144 15. 张谢东,郭俊峰, 余建宜, 易胜. 山区高墩大跨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桥梁建设,2008(06):80-83 16. 张谢东, 曹鹏,许精文. 尼尔森体系系杆拱桥结构分析. 桥梁建设. 2009(12 ):23-26 17. Zhiping Bai, Xiedong Zhang, Chenglin Han. Dynamic Time-History Deformation Response Analysis of Long-Span Beam Bridge Subjected to Flowing Ic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5. 163-167 (2011) pp 2830-2834 (EI收录) 18. Han Chenglin, Zhang Xiedong, Yin, Liang. Study of anti-slide pile composed of arch and truss structure based on FEM. ICCTP 2009 (EI收录) 获奖: 1. “预应力混凝土梁上拱度控制方法理论与试验研究”获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智能预测与自适应技术研究”获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数值分析与仿真技术研究”获2008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4. “高速公路环保与景观前置研究及在随岳中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获2010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 “大规模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安全控制与预警系统研究” 获2010年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雁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张雁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总院副院长。

张元龄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天津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港机;港口装卸工艺

单位:天津港第五港埠有限公司

张元端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单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
张元端,长安责任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书记,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综合开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房地产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高级工程师。 简介 曾任: 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国家建设部房地产业司司长、体改法规司司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 中国城市建设峰会专家委员会暨《城市建设》杂志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综合开发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房地产金融委员会主任委员。 学术简历: 学术创新: 1、提出“城市的本质是集聚和系统形态的生产力”的关于城市本质探索的新命题; 2、提出研究和建立“人居环境生态美学”的新学科; 3、提出“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研究的有关新理论观点; 专业观点: “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天”与“人”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这里所谓的“天”,无疑是指“大自然”、“自然界” ,“自然”与“人为”是相通和统一的。住宅建设中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主要书籍(含译)及论文 《房地产业概论》 《房地产业导论》 《中国房地产业指南》 《中国房地产业务大全》 《物业管理政策法规和操作实务》等。 《日本首都改造计划》(日文,译,14万汉字)。 《城市的本质是集聚和系统形态的生产力》 《城市建设体制改革的探讨》 《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政策》 《中国城市的环境保护》 《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实行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房地产业发展的周期波动规律》 《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 《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再探》 《我国房地产业改革与发展》 《入世·新经济与中国房地产业》 《我国房地产业的几个热点问题》 《对房地产业更加现代化和理性化的思考》 《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结构性矛盾》 《外商投资中国房地产业的前景和有关政策》 《关于住宅小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对住宅小区环境问题的思考》 《“人居环境生态美学”刍议》 《房地产和住宅产业发展形势的前顾后瞻--保持发展规模、警惕局部过热 》 《 2003年楼市:应以大众化普通住宅作为主流产品》 《二00二年及六年以来中国楼市大势分析》 《强化“按套售房”的概念 —关于“套”和“平方米”的思辨 》 《搞好物业管理是住宅成为消费热点的重要保证》 《正本清源话“泡沫”》 《小议亲水住宅》 等

张玉花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山西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桥

单位: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张振全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湖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单位:湖南省水利厅
张振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3年2月出生,湖南省湘阴县人,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 简历: 曾任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室、总工办副主任,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主任工程师兼水利厅总工助理。 2013.3,湖南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党组成员。 分工: 负责水利科学技术、外事工作。分管总工室、科技外事处、水利学会、水利科技示范园(筹),联系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 兼任: 为中国水利学会理事,湖南省洞庭湖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国家水资源论证专家,全国防汛抢险100名专家库成员。 事迹: 张振全同志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主持或为主参加的规划、设计、科研项目50余项,主持审查或技术鉴定的项目数十项,多次担任大型规划设计项目总负责人、副总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主持或为首完成的科研项目中:2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二等奖,1项获三等奖。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曾多次陪同外国专家考察洞庭湖并兼任翻译,两次率团赴加拿大研修和工作,作为中方代表团负责人,全面负责与加方进行合同履行情况的谈判和技术讨论,为中加合作项目的顺利完成作出了较大贡献。先后在全国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十篇,与他人合作出版著作三本。其事迹被收入由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编辑出版的《湖南优秀专家传略》。 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⒈《长江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区水利关系研究》,获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⒉《湖南省水旱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与应用》,获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⒊《长江城陵矶河段和洞庭湖水情变化及防灾减灾对策研究》,获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⒋《渠水流域梯级能源开发研究》,获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⒌《长江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1954年洪水重现及对策研究》,获湖南省水利水电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论文论著: ⒈《湖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途径》,《中国水利》2001年第5期; ⒉《洞庭湖区’99大水后的几点思考》,《湖南水利水电》1999年第5期,《湖南日报》1999年9月26日第二版; ⒊《江垭水利枢纽工程投资分摊研究》,《湖南水利》1995年第4期; ⒋《试论季节性抽水蓄能电站对怀化电力系统的作用》,《湖南水资源利用》1992年第1期; ⒌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工学》,合著,中国人事出版社; ⒍《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合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⒎《江湖关系诸论》,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张哲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辽宁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桥梁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主要学历: 1962.9~1967.7 攻读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大)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0.9~1983.1 攻读兰州铁道学院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67.12至1980.9 齐齐哈尔铁路局 工程师 1983.1至1985.2 兰州铁道学院 讲师 1985.3至1987.2 大连理工大学 讲师 1987.3至1991.9 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 1991.10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1998.9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 兼职教授 1991.9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院 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1991.9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桥梁研究所 所长 2006.4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风洞实验室 主任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0947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