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余晓金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重庆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电气

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人从2007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电气方面的设计工作。工作以来主要从事轨道交通动力照明专业设计、市政电气设计以及隧道机电专业设计工作。本人负责过工程主要有轨道交通项目:二号线延伸段、三号线北延伸、四号线一期、五号线一期、六号线一期、六号线二期、环线工程;市政:芦山大道二期道路及隧道工程、金马路延长线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等;以及现在从事的石黔高速、渝黔扩能高速、巫山至大昌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作为电气专业负责人,主持和承担机电等专业设计和项目组织工作。

王伟权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重庆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电气

单位:中冶建工集团
2009年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工程设计行业,先后在铁路、地铁、市政、建筑等行业的从事设计工作,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对多个领域本专业的工程设计工作比较熟悉。

黄丽萍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重庆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给排水 综合管廊 海绵城市

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人于2012年3月参加工作,2018年12月获得高级工程师,从事市政给排水专业的设计、专业负责和项目负责工作,擅长于水力模型软件 Infoworks的雨水管网水力模拟及利用,Arc GlS 完成制图工作,在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的设计研究方面均经验丰富,完成了给排水专业相关的规划9项、承担项目/专业负责人工程20余项、承担主要设计完成道路配套项目超过100公里、参编图集3本。

成冬 职称:副高 注册证书(0

重庆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轨道 地下工程

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1、2018年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重庆市非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评标专家库专家; 2、参与多条长大山岭公路隧道、铁路隧道设计,以及重庆、新加坡、深圳等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区间设计。

董企铭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南 材料科技

从事专业:金属材料

单位:郑州大学
男,汉族,1947年1月生,浙江省奉化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专 家”,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70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金相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10月北京钢铁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历任青海机床附件厂技术科副科长,洛阳工学院热处理教研室教师、机械二系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科技处处长、副院长、院长,2002年7月任河南科技大学校长,2004年7月任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校党委副书记,主管行政 全面工作。2007年8月,董企铭离任河南工业大学校长· 2007年10月担任郑州科技职业学院院长。2010年9月起担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获省部科技进步奖5项,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8项。在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功能材料、超硬材料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33篇,EI收录28篇。

杜凤山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北 材料科技

从事专业:材料成型 冶金机械 材料 钢铁冶金 机械制造

单位:燕山大学
杜凤山(1960.9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7月毕业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冶金机械系轧钢机械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86年3月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轧钢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7月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轧钢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职称,1994年9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从1994年起分别任燕山大学轧机研究所代理副所长、副所长、所长,1998年11月任燕山大学机械学院机械系系主任,1999年10月任燕山大学轧机研究所所长,燕山大学科研处处长,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2000年起任原机械部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燕山大学轧机研究所所长,燕山大学科研处处长,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2000年起任原机械部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高精度轧制技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EI,SCI收录30余篇。为中国金属学会会员,中国钢协冷弯型钢协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锻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塑性工程学会会员,ICDM国际会议组委会成员,日本塑性加工学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钢铁研究学报》编委,河北省金属学会燕山大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北省青年科协协会常务理事、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青年发展协会理事,秦皇岛市杰出青年科技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青年科技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樊丁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甘肃 材料科技

从事专业:焊接工艺与设备 焊接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樊 丁 男,汉族,1961年3月出生,甘肃合水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现任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院长,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焊接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焊接学会理事长。曾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有色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1982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焊接专业,198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85年、1992.1-1993.7、2000.12-2001.12三次赴日本大阪大学深造与合作研究,曾任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焊接方法与焊接物理、智能控制及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材料激光制备与加工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委托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10多项。 8项成果获奖,其中“优质弧焊工艺技术-微机辅助弧焊最佳工艺参数选择研究”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焊接表面活性剂材料及应用”获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电弧热阴极区模型研究” 获日本国高温学会学术奖励赏。获发明专利授权7项。在《Journal of Physics D》、《Welding Journal.》及《机械工程学报》、《金属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SCI和EI索引6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合作完成的焊接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焊接实验工学”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创新开放教学实验模式及实施” 2005年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0年被授予部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1991年被甘肃省教委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机械部评为“部级优秀科技青年”,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并荣获“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96年被机械部评为“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1999年入选甘肃省“333”人才工程,1998年被甘肃省委组织部、人事厅、科协授予“第二届甘肃青年科技奖”,2002年被国家教育部评选为“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耿林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黑龙江 材料科技

从事专业:金属材料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耿林,副教授,法学博士。籍贯,安徽省全椒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简历 1981年-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年-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学科获博士学位; 1991年-199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92年-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5年-199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1999年-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市复合材料协会副理事长,《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 铝基复合材料挤压铸造复合工艺,钛基复合材料反应自生粉末冶金制备工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处理工艺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高温变形与超塑性研究,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评价研究,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研究。 论著成果 [1]L.Geng and C.K.Yao, Development of Some Fundmental Research of SiCw/Al Composites in HIT, J. Mater. Sci. Tech., 1993, 9: 431. [2]L.Geng and C.K. Yao, SiC-Al Interface Structure in Squeeze Cast SiCw/Al Composite, Scripta Metall. Mater., 1995, 33(6): 949. [3]L.Geng, S.Ochiai, H.X.Peng, L.Gao, J.Sun and Z.Q.Sun, Fabrication of Nano ZrO2 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um Alloy Composite by Squeeze Cast Route, Scripta Mater., 1998,38(4): 551. [4]L. Geng, S.Ochiai, J.Q.Hu and C.K.Yao, Compression testing of a SiCw/Al Composite at Temperatures Close to and above the Solidous of Matrix Alloy, Mater. Sci. Eng., 1998, A246: 302. [5]L. Geng, Young-Sang Na and Nho-Kwang Park,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Hot-Extruded Alloy 718 during Isothermal Treatment, Metals and Materials, 1999, 5(4): 389. [6]L. Geng, Z.Z. Zheng, C.K. Yao, J.F. Mao and T. Imai, A New In Situ Composit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with Aluminum and Nanocrystalline ZrO2 Particles, J. Mater. Sci. Letters, 2000, 19: 985.

关绍康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南 材料科技

从事专业:材料加工 材料 材料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金属材料

单位:郑州大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材料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镁合金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铸造学会理事,中国镁业协会专家,河南省铸造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和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编委等职务。 社会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材料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镁合金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州大学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铸造学会理事,中国镁业协会专家,河南省铸造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和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编委等职务。 个人简历 1984年06月毕业于郑州工学院铸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0年0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科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5年03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晋升教授,2000年被评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教学情况 先后承担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前沿(博士生)等课程的讲授。 主持建设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建设的材料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主持建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当选2006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特⑽ 关绍康;王焕新;王利国;王项;朱世杰;任晨星 纯镁或镁合金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脉冲电沉积制备方法,申请专利号:200910065998.2等奖1项;郑州大学学生最为满意的授课教师;郑州大学十佳师德标兵。 研究领域 熟悉材料加工原理和研究方法;熟悉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降解镁合金材料与器件,高性能轻质(铝、镁)合金及其精密加工等。主持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项目等19项,通过国家及省部级以上鉴定12项,其中8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8篇,撰写学术专著5部。指导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38名。 主要荣誉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2004年) 2、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2006年) 3、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厅,1998年) 4、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人民政府,2006年) 5、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河南省人事厅,1998年) 6、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厅,1998年) 7、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委组织部,2000年) 8、河南省学科与学位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2007年) 9、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市教委、工会,1996年)

何宜柱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安徽 材料科技

从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何宜柱,男,1962年7月生。 1983年毕业于马鞍山钢铁学院(现安徽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获硕士学位。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学科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生兼职导师。中国体视学会理事及所属材料与显微分析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全国热处理学会典型零件热处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金属材料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鞍山国家“863”计划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依托实验室“激光材料加工及表面处理技术中心”主任、中韩工业技术研究所“先进材料表面工程”实验室主任(中方)。 主要研究方向: 1:材料加工工程:激光表面工程;材料加工过程模拟 2:材料学:计算材料学;新一代钢铁材料 主持、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工“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以及马钢、上海宝钢等大中型企业科技攻关应用型课题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带领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30多篇。主持召开中韩双边先进材料国际学术会议二次、承办国内二级学会学术会议三次。先后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中国等地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学术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八次。 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1143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