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建筑设计结构
  • 土木建筑工程
  • 建筑基础与施工
  • 建筑材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
  • 材料科技
  • 仪器设备
  • 农林工程
  • 资源环境
  • 其他
  • 全部
  • 院士
  • 研究员
  • 正高
  • 副高
  • 中级
  • 初级
  • 员级
  • 全部
  • 注册安全工程师
  • 一级注册建造师
  • 二级注册建造师
  • 一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二级临时注册建造师
  • 一级注册建筑师
  • 二级注册建筑师
  • 注册监理工程师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动力)
  •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 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
  • 注册化工工程师
  • 注册造价工程师
  • 建筑工程三类人员
  • 责任工程师
  • 责任设计师
  •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 水利工程三类人员
  • 交通运输工程三类人员
  •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注册城乡规划师
  • 注册测绘师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咨询工程师
  •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 施工员
  • 资料员
  • 材料员
  • 劳务员
  • 机械员
  • 安全员
  • 试验员
  • 标准员
  • 测量员
  • 造价员
  • 统计员
  • 预算员
  • 劳资员
  • 质量(检)员
  • 取(送)样员
  • 监理员
  • 见证员
  • 取样员
  • 计划员
  • 一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二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三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四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五级消防设施操作员
  • 注册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估计师
  • 一级安全评价师
  • 二级安全评价师
  • 三级安全评价师
  • 全部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河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山西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海外
立即查询 清空条件
搜索
查询结果:1890

孙广平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利计算、工程规划

单位: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孙广平,女,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为水工建筑。

孙东坡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 河流动力学 水利工程 水利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文泥沙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孙东坡,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水利类学科港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委会理事,郑州市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 一、履历 1978-1982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专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82-1986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任教;1986-1988年,河海大学工程水力学助教班,1990-1993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研究生院河流动力学专业,研究生学历; 1968-1971年,河南农村插队知青;1971-1978年,河南开封衡器厂工人,1982-1990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水利馆主任, 1990-1993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任教,讲师;1994-1998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副教授;2004-2010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二、教学 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水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河流动力学》《治河泥沙工程》《环境水利》《河流模拟》《高等流体力学》《计算水力学》《河床演变学》等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18人。 三、学术 在河流动力学基本理论河流能量分配与耗散方面出成就。其中关于河流平面活动性与横向能耗坡度的关系研究,是国内该领域较新的结果;关于宽浅陡槽急流控导理论的研究,有关潜没式三角翼的研究,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且得到工程应用。在《水利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5篇,EI收录25篇,SCI收录1篇。 四、项目 1988-1990年参加(4)国家黄淮海开发项目《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研究》; 1994-1997年参加(2)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河下游河道演变规律研究》子课题与主持《黄河下游河道整治规律研究》子课题。 2001-2002年主持(1)国家电力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火电厂取水对潮汐河段影响研究》,2003-2005年参加(2)河南黄河河务局重点科研项目《黄河坝岸工程导流机理研究》; 2000-2003年主持(1)郑州铁路局重大科研项目《浅基桥梁防护措施研究》。 2006-2008年主持(1)治黄专项基金项目《量级洪水对黄河下游河道影响》 2007-2009年主持(1)水利部948项目《河流耦合数值模拟及地形动态监测技术》 2006-2008年主持(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水量研究》 2007-2008年主持(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下游主槽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响应研究》 2008-2009年主持(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潜没式三角翼体控导宽浅陡槽急流的机理和工程应用》。 2008-2009年主持(1)水利部公益性项目《黄河宁蒙河段主槽淤积萎缩原因及治理措施和效果研究》 2007-2009年主持(1)水利部公益性项目《黄河下游移动式不抢险潜坝应用研究》 2009-2012年主持(1)水利部公益性项目《基于淤滩刷槽的黄河下游洪水泥沙调控技术研究》 五、获奖 序号 获奖种类 获奖项目 排名 年度 1 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 10 1997 2 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演变规律研究 10 1998 3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占滩高速公路对河道行洪影响 3 1998 4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宽浅溢洪道消能形式及体型优化研究 2 2004 5 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基于和谐理念的北方河流综合治理研究 2 2006 6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安阳河渠倒虹吸 工程河工模型研究 3 2007 7 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三等奖 毗邻城市河流防洪与生态一体化治理模式 3 2007 8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黄河坝岸工程导流、冲刷机理及新型结构研究 2 2005 9 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充沙长管袋抛掷沉降运动的力学研究 1 2006 10 河南黄河河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河下游滩区生产堤利弊分析研究 3 2006 11 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高浓度泥浆输送管道阻力及输移能力研究 1 2006 12 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下游设有防护坝的浅基桥梁局部冲刷研究 1 2008 13 河南省新闻出版局优秀图书二等奖 水力学 1 2008 六、著作 序号 代表性著作名称 出版单位 1 黄河明清故道可持续发展对策 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10) 2 水沙变化对河流系统的影响 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1) 3 河流工程数值模拟的理论与实践 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1) 4 河流泥沙 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5) 5 环境水利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6 水力学 气象出版社(1994) 7 治河及泥沙工程 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1) 8 环境水利学 中央电大出版社(2004) 9 水力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 10 水力学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9) 七、论文(2000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序号 代表性论文名称 出版刊物 1 河流交叉工程平面二维水沙数值模拟 水利学报(1999.2)EI 2 河流系统能量分配耗散关系的分析 水利学报(1999.3)EI 3 导流栅对弯道水流动量调整的研究 水利学报(2001.1)EI 4 尾闾河段的数值模拟研究 水利学报(2002.1)EI 5 充沙长管袋抛掷沉降运动的力学研究 水利学报(2002.1)EI 6 抢险大土包沉落特性研究 水利学报(2002.2)EI 7 高浓度泥浆输送管道阻力及输送能力研究 水利学报(2004.9)EI 8 弯道环流流速与泥沙横向输移研究 水科学进展(2006.1)EI 9 宽浅陡槽水流动量分布特性及影响分析 水科学进展(2006.3)EI 10 控导浅层急流的潜没式三角翼体特性研究 水科学进展(2007.4)EI 11 桥墩冲刷坑的三维流场测量与数值模拟 水科学进展(2007.5)EI 12 下游设有防护坝的浅基桥梁局部冲刷研究 水力发电学报(2007.6)EI 13 2-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oding effects caused by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Jounal of hydrodynamics(B)(2008.5)SCI 14 黄河下游河道“二级悬河”演变趋势的数 值模拟研究 水力发电学报(2008.6)EI

孙建林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福建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工程

单位: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孙建林,博士,曾任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总工程师。 简历: 1978年考入太原冶金工业学校大专班 之后又以专科生身份考取重庆建工学院结构力学硕士研究生 1988年,获得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桥梁隧道及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1997年,调到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 长期从事交通科研工作。在省交通科研所路桥室工作期间,孙建林所承担的一系列科研攻关项目成果显著,多次获省科学进步奖,其中“石料性能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预应力砼准连续梁设计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在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工作期间,相继参与负责泉厦、福泉、漳龙、福宁、漳诏等高速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施工管理以及负责公路养护等。 孙建林先后被省政府评为省重点项目建设功臣、省先进工作者、省人民满意公务员,并获省五一奖章。

孙精石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天津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建筑物 港口工程

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孙精石·港口、海岸工程专家,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曾任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从事水运工程波浪问题研究四十余年,先后主持了石臼港、鲅鱼圈港、秦皇岛港煤码头三期、四期、汕头港防沙堤及广澳深水港、深圳电厂煤码头、赤湾港、渔港规范、连云港西大堤、三亚油码头、莱州港盐码头、南澳前江湾码头、马来西亚达道河及科美纳河口、福州江阴港区、青岛黄岛港区等多项工程的波浪与泥沙问题的试验研究,以及国家“七五”和“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碍航闸坝复航技术研究”,“深水枢纽港建设关键技术和示范工程”的研究。总结出潜堤、螺母块体、多孔块体及干砌石护面厚度的计算公式,后者已列入农业部水产工程技术规范。开发研制了袋装海堤,六角型多孔块体等新型结构,后者经专家鉴定为首创开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列入交通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荐项目。2001年起主持编写交通部技术标准项目—“通航建筑物水力学模拟技术规程”,认真总结了国内外的科研经验。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多年来承担科研课题40余项,编写论文50余篇,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各种论文20余篇,主要有“防波堤发展概况与研究”,“秦皇岛煤码头波浪问题的研究”,“螺母块体的试验研究与应用”,“斜波式防波堤干砌石护面块体的试验研究”。“关于升船机的调查研究”“深水防波堤建设技术几个重要问题的试验研究”等。

孙继江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河北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水工

单位: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孙继江 男 ,1955年2月生,河北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1978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现任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党委委员;河北省水利学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 水工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专家, 河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评标专家网成员。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作20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主持、组织完成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科研。 项目50余项,获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0余项,主持编写技术报告等100余篇(本) 发表论文10余篇。个人业绩被载入了《中国专家名人辞》, 曾多次获先进工作者和勘察设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孙立军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工程 道路交通 道交 道路

单位:同济大学
孙立军,男,1963年生,安徽宿县人。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同 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完成博士学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道路工程领域第一个博士。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访问学者。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系主任;现任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委科技委路桥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技明星联谊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公路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孙立军教授于1989年在我校获工学博士学位,是我国道路工程专业的第一个博士。 我校曾于1990年8月(时仅27岁)和1993年2月(时仅30岁)两次破格将其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并于1994年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当时为我校最年轻的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委科技委路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科技协会会员,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联谊会副理事长,第四届RILEM科学委员会成员,扬州大学教授;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七、八届委员。1993年、1994和1998年作为访问学者派往Berkeley加州大学、日本PHRI和加拿大MTO,对提高我国道路交通领域的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怕困难,勇于开拓,是孙立军教授的显著特点。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了“联锁块铺面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主攻方向,这是我国首次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联锁块层扩散荷载的拱效应机理,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现代联锁块铺面结构承载理论;采用面层有缝的空间轴对称模型和有限元方法进行力学分析,研制了国际上第一个针对联锁块铺面特点的分析模型和分析软件;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的常用港区荷载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区荷载的分类和分级方法;进行了参数研究,提出了工艺标准;建立了多指标的工程设计体系和设计诺谟图,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结构设计方法。这项研究解决了国际上长期悬而未决的结构分析和承载力问题,为大吨位荷载下的铺面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这项研究使人们可以采用10cm厚的联锁块铺面代替50-60cm厚的混凝土铺面,节约投资30%以上。成果并被编入了交通部《港区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6-96)》,作为法定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   孙立军教授善于在科技研究上与时俱进,借鉴国际最近研究思想,把大量的精力集中于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建立工作。为了使研究结果真正反映我国的具体状况,他曾亲自进行了长达5000KM的路况调查,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所掌握的大量资料,建立了路面性能评价的系统化分层加权定量方法,这是进行科学的路面管理的基础;建立了路面使用性能的统一预测方程,该方程不仅从数学_力学上拟合路面性能的变化,而且考虑了导致路面性能恶化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了网级路面对策选择的“筛”法,该方法使近2000种繁杂的路面对策组合规则锐减为21种,十分便于系统的更新和移植;将经济分析的方法引入道路管理,作为主要研发者设计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路面管理系统,他本人也从而成为我国道路管理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一个成功的研究者必然是精益求精的。在路面管理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孙教授不断地结合我国特点对其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和对我国路面管理状况的深入细致的调查,从人员素质、管理层次性、路面现状及投资水平等方面对我国的公路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路面管理工具系统的新概念,为在我国普及应用路面管理系统解决了技术难题,推动了我国现代管理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现在,孙教授已将该系统应用于上海的市政管理,研制了一个包括桥梁、立交、下水道和防汛墙等结构物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系统,使现代管理方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 上海地区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交通繁重、行车速度慢,加之国产优质沥青供应量严重不足,所以上海的城市道路使用质量低下,路面的车辙、痈包现象十分严重,以致有“汽车跳、上海到”之说。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孙教授及时进行了沥青路用性能综合改善技术的研究,对国内外常用的十余种沥青改性剂进行了客观、系统、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国化工产品的来源,研制了PS复合改性技术;为了使该项技术能够推广应用,进行了工程化研究,研制了适用于不同场合和气候条件的系列改性配方;对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与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合作研制了相应的工艺设备,制定了施工操作规程;阐明了聚合物改善沥青性能的机理,为改性方案和工艺措施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建立了沥青温度敏感性评价的标准。PS沥青改性技术不仅适用于进口优质沥青的改性,而且适用于国产沥青或进口普通沥青的改性,可使国产沥青的路用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沥青的水平,不仅改性效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所需费用只有国外同类技术的一半,技术的适用性以及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该项目已列入了2001年建委十大新技术推广项目,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的认证,得到了上海市建委风险基金的资助,已由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实施了产业化。 以这些研究为基础,孙教授于近年提出了路面材料微观结构分析的数字化方法。路面材料的性能十分复杂,对材料性能的研究一直处于经验阶段。孙教授提出的数字化方法为使路面材料的研究进入科学化、定量化阶段提供了基础。   多年的研究实践使孙立军同志深深懂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一个工程科学研究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孙立军经常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从不鄙视、注意积累经验知识;善于从工程经验、工程实践中寻找研究课题,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理论。由于这些理论来源于我国,故对我国的工程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他认为,成功的研究者应成为灵活调度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的大师。正因为如此,使得他在最近率先提出了一种将理论分析、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经验相结合的现代路面研究方法,从而在工程研究方法论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维护国家声誉和民族自豪感是孙立军同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1994年,31岁的孙教授被我校派往日本进行访问合作研究。在日本,31岁就拥有教授头衔是很难想象的,以致于个别日本专家对我国学位、学衔制度的质量和严肃性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将信将疑。为了向日本专家展示中国青年教授的风采,孙教授产生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一到日本就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研究工作。在不到4个星期的研究中,首次发现并证实了路面结构中存在“惰性弯沉点”,解决了双层路面结构逆分析解不唯一的世界性难题,为路面结构的无破损评价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思路。其研究成果以及工作精神引起了日本专家的广泛好评,为此,日本多所大学的专家专门聚集在一起,就他的研究进行了专题研讨。他的工作为他本人、也为我国的学术制度赢得了声誉。 1998年,孙立军教授在加拿大从事访问研究,期间他应邀对加拿大引以为豪的路面设计系统进行了技术评估和技术鉴定,他不仅指出了该系统的错误和不足,而且提出了改进方案,他的敬业精神、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还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他的活动两次被当地报纸专题报道,并配发了照片。 立足本职岗位,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能够正确对待工作需要和个人利益问题,在出国热期间几次因工作需要而主动放弃了出国机会。1996年春至1999年底,孙立军教授还担任了我校道路与交通工程系常务副主任和主任的职务。任职期间,孙立军同志任劳任怨,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积极主动地带领全系同志一起工作,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使全系的博士点从原来的一个增加为四个,硕士点从原来的2个增加为5个;全系的年均科研经费翻了几倍。工作中不计报酬,主动放弃了作为系主任所应得的奖金。作风正派,敢于抵制和反对不良风气。全系面貌终于有了很大的改观,凝聚力增强了。他的工作受到了全系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 孙立军教授非常勤奋,孜孜以求,几乎放弃了全部节假日,敬业精神可嘉。他先后撰写了130篇各类研究论文,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了专著3部,9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社会培养了20多名博士硕士。出色的工作也赢得了社会的肯定,1990年被交通部授予“七五攻关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称号,1991-1995年连续被评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1992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3年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4年被评为上海市首届十佳优秀科技启明星,1995年获全国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6年入选原国家教委的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计划(第一、二层次),1999年被聘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孙连成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天津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港口工程 海岸河口泥沙 港口航道泥沙 港口航道工程 水文泥沙

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孙连成,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和交通支持系统工程评标专家;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评审专家、天津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上海海事技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渔港建设项目特邀评审专家;《水道港口》编委和《水运工程》杂志社全国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近海港口航道工程水动力泥沙整治研究。主持完成国内外港口工程建设研究项目100余项,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技术和研究成果,在港口工程建设与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有:天津港各阶段港口航道工程泥沙研究、天津港口总体规划研究、南北防波堤延伸工程研究、东疆港区港岛工程规划研究、北疆港区建设方案研究、天津临港工业区规划研究、天津临港产业区规划研究、天津南港工业区规划研究;黄骅港港口航道工程泥沙回淤规律研究及抛泥区选划研究;京唐港泥沙治理方案研究;营口鲅鱼圈港建设方案研究;山东潍坊港规划方案研究;山东羊口港规划方案研究;深圳港规划方案研究;广东台山煤港规划方案研究;广西北海港规划方案研究;珠江口伶仃洋航道整治技术研究;长江口三期工程泥沙运动规律研究;海河口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缅甸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码头工程和航道工程研究等。有9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出版《淤泥质海岸天津港泥沙研究》专著1部,在国内外《泥沙研究》、《海洋工程》、《水运工程》、《水道港口》、《中国港湾建设》、《海岸工程》、《黄渤海海洋》、《中国海岸工程学术会议》、《全国泥沙基本理论学术会议》、《全国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ISOPE》、《APAC》、《ICEC》、《ISRS》等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4名及一批年轻技术骨干力量。成果分别获:交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项;天津市滨海新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交通部优秀水运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香港)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荣誉证书1项。

孙荣山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北京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桥

单位: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

台电仓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陕西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路工程

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谈至明 职称:正高 注册证书(0

上海 土木建筑工程

从事专业:道桥 道路工程

单位:同济大学
谈至明,男,1960年2月出生,上海人,博士,教授,ISCP国际协会会员,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教育经历: 1982年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同济大学道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9年于法国国立路桥学校运输基建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76-1978年为上海金山第二水泥厂工人,1985年起任教于同济大学,历任助教(1985-1987)、讲师(1987-1991)、副研究员(1992-1994),1994年晋升教授。 主要成果: 从事路基路面工程和机场工程的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方向是铺面工程,偏重于路面结构计算和分析,结构设计方法和参数的研究。 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计算,路面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分析,轴载动荷效应,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路面结构参数分布规律以及结构可靠性的分析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铺)面的设计方法,反射裂缝产生的机理,公路排水设计方法等。其中主要研究成果已被《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所采用。一次获得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2001年),两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集装箱堆场水泥混凝土铺路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1991年;高等级重交通道路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研究,1992年),1997-1998年度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主要论文: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论文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非线性温度场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Mechanistic Analysis for Opening Reflective Cracking in Asphalt Overlays”、“路面结构低温状况分析”等。
在线留言
提交
用户协议

0.150956s